百词典

《山中寒食》

时间: 2025-04-30 19:26:10

诗句

方塘波绿杜蘅青,布谷提壶已足听。

有客新尝寒具罢,据梧慵复散幽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26:10

山中寒食

作者: 林逋 〔宋代〕


原文展示:

方塘波绿杜蘅青,
布谷提壶已足听。
有客新尝寒具罢,
据梧慵复散幽经。


白话文翻译:

在碧绿的方塘边,杜鹃花盛开,
布谷鸟在一旁鸣叫,仿佛是在提壶。
有客人刚刚品尝完寒食,
靠在梧桐树下,懒散地翻阅幽静的经文。


注释:

  • 方塘: 四方形的池塘。
  • 杜蘅: 指杜鹃花,象征春天的到来。
  • 布谷: 布谷鸟,春天的象征,常与农事相关。
  • 寒具: 指寒食节的食物,通常指冷食。
  • 据梧: 靠在梧桐树下。
  • 幽经: 安静的经文,可能指佛教经典或道教经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1028),字季常,号清风居士,晚号孤山居士,浙江杭州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脱俗,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寒食节期间,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生活的清淡态度,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相聚的珍视。


诗歌鉴赏:

《山中寒食》是一首描绘春日山中宁静氛围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和对生活的深思。在方塘波绿的描写中,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杜蘅青的意象则为诗增添了一层柔和的色彩,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布谷鸟的鸣叫仿佛在为这宁静的景致添加了一份生命的气息,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与农事的开始。

随着诗情的展开,有客新尝寒具的描写则显示了诗人与友人间的亲密关系,寒食节的传统习俗也在此得到了体现。最后一句“据梧慵复散幽经”则是诗的高潮,诗人靠在梧桐树下,懒散地翻阅经文,既体现了对知识的追求,也表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隐含着对世俗的淡泊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恰当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展现了一种理想的隐士生活,给人以深思的余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方塘波绿杜蘅青: 描写春日池塘的清澈与周围植物的生机勃勃,营造出清新自然的环境。
  2. 布谷提壶已足听: 布谷鸟的鸣叫声宛如提壶的声音,暗示生活的闲适与自然的和谐。
  3. 有客新尝寒具罢: 朋友刚吃完寒食,描绘了人际交往与节日氛围。
  4. 据梧慵复散幽经: 靠在梧桐树下,懒散地阅读,表现了悠闲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 布谷鸟的鸣叫比作提壶声,传达出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相聚的愉悦,体现了对生活的淡泊与超然。


意象分析:

  • 方塘: 象征宁静与和谐。
  • 杜蘅: 春天的象征,表现生命的力量。
  • 布谷: 代表农事与自然的声音。
  • 寒具: 传统节日的文化象征。
  • 梧桐: 象征安静与隐逸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寒具”指的是什么? A. 热食
    B. 冷食
    C. 茶具
    D. 酒具

  2. “布谷提壶已足听”中的“提壶”比喻什么? A. 喝酒
    B. 准备食物
    C. 自然声音
    D. 友人聚会

  3.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官场生活
    B. 繁华都市
    C. 隐逸生活
    D. 旅行冒险

答案: 1.B 2.C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山中寒食》和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深情,但《山中寒食》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静夜思》则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林逋诗文集》

相关查询

虞美人 其一 晚春写况 虞美人 西斋雨夜送客 虞美人 画梨花夜月便面 虞美人 春夜舟行 虞美人 月夕寄健怡城中 虞美人 虞美人 代儿寿黄靖州 虞美人 其一 和顾夐 虞美人 虞美人 其一 春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字旁的字 龙肝 绞丝旁的字 包含曜的词语有哪些 须髯若神 廉卓 包含右的成语 挥戈返日 包含酽的词语有哪些 乛字旁的字 偶影独游 老百姓 靣字旁的字 将奋足局 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幺字旁的字 响彻云际 梳掠 苦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