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临江仙 其三 暮秋有感》

时间: 2025-05-04 11:02:04

诗句

走遍人閒无一事,十年归梦悠悠。

行藏休更倚危楼。

乱山明月晓,沧海冷云秋。

诗酒功名殊不恶,个中未减风流。

西风吹散两眉愁。

一声长啸罢,烟雨暗汀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02:04

原文展示:

走遍人閒无一事,十年归梦悠悠。
行藏休更倚危楼。
乱山明月晓,沧海冷云秋。
诗酒功名殊不恶,个中未减风流。
西风吹散两眉愁。
一声长啸罢,烟雨暗汀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暮秋时节的感慨。他走遍了人迹罕至的地方,却发现无所事事,十年的归梦如同悠长的思绪。身处高楼,他不再纠结于行踪的选择。望着晨曦下的乱山与明月,感受到秋天海边的冷云。诗酒与功名并非令人厌恶,他的风流韵致依然未减。西风吹散了他的愁绪,发出一声长啸后,烟雨笼罩着汀洲。

注释:

  • 无一事:没有任何事情,形容闲暇。
  • 归梦:回归的梦,意指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
  • 危楼:高楼,象征思考和眺望的地方。
  • 乱山明月晓:形容清晨明月照耀下的山景。
  • 沧海冷云秋:描绘秋天海边的冷清景象。
  • 诗酒功名:诗歌、酒饮与功名利禄。
  • 风流:风采与情趣。
  • 眉愁:愁苦的眉头。
  • 长啸:长声呼啸,表达内心的情感。
  • 烟雨暗汀洲:烟雾与细雨笼罩着的小洲,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段成己,金朝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对时节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暮秋,正值作者人生的某个阶段,他在此时回顾往昔,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临江仙 其三 暮秋有感》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暮秋时节,面对自然景象,内心感慨万千。他以“走遍人閒无一事”开篇,表达了在纷扰的世俗中,感受到的空虚与无奈。十年归梦的悠长回忆,似乎在提醒他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接着,诗人通过“行藏休更倚危楼”传达出一种放下执念的态度,虽身在高楼,心中却始终在追寻更深的意义。乱山明月的清晨,沧海冷云的秋景,再次将读者带入一个自然与人心相交融的意境中,诗酒与功名的反思,则是对世俗价值的重新审视。

“西风吹散两眉愁”一句,展现了诗人于秋风中释怀的情绪,最后的“烟雨暗汀洲”则以其朦胧的意境,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走遍人閒无一事:即使走遍了人迹稀少的地方,仍无所事事,体现一种无聊的状态。
  2. 十年归梦悠悠:十年来的梦境总是围绕着归乡的念头,隐含对过往的怀念。
  3. 行藏休更倚危楼:不再纠结于行踪,选择了静静依靠高楼,象征一种心态的转变。
  4. 乱山明月晓:清晨时分,明月照耀着错落的山峦,描绘出一种宁静的自然美。
  5. 沧海冷云秋:秋天时海面上的冷云,反映出季节的萧条与孤寂。
  6. 诗酒功名殊不恶:对于诗酒与功名,虽非厌恶,却也不再追求。
  7. 个中未减风流:即便放下追求,风流韵致依然存在。
  8. 西风吹散两眉愁:西风吹来,带走了心头的忧愁,表现出一种释然。
  9. 一声长啸罢,烟雨暗汀洲:以长啸结束,烟雨朦胧的汀洲,留下了深思与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归梦”,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 对仗:如“诗酒功名殊不恶,个中未减风流”,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意象:通过“明月”、“冷云”、“烟雨”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秋意与思绪。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反思与释怀。诗人在经历了世俗的追求后,逐渐领悟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乱山:象征着人生的复杂与多变。
  • 明月:象征着清晰与希望。
  • 沧海:代表广阔的心境与深邃的思考。
  • 冷云:暗示内心的孤寂与冷清。
  • 烟雨:象征着朦胧的情感与思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段成己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十年归梦”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功名的追求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朋友的怀念
    • D. 对自然的热爱
  3. “西风吹散两眉愁”中“西风”象征着什么?

    • A. 快乐
    • B. 释然与解脱
    • C. 悲伤
    • D. 追求

答案:

  1. C. 段成己
  2. B. 对故乡的思念
  3. B. 释然与解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思考。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见解。

诗词对比:

  • 《临江仙 其三 暮秋有感》与《水调歌头》:两者都呈现了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思考,但段成己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而苏轼则更强调对人生的哲理探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精华选读》
  • 《段成己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高阳台 天涯岁暮风雪萧然,浅醉沈吟,惘然有作。 高阳台 咏萤 高阳台•次韵答陆荩思 高阳台·风雨妒春,为花写怨,壬子春作 高阳台 其一 常州吕侠出其姐氏《春阴词》见示,立和二阙 高阳台 芦花用吴梦窗韵 高阳台 秋云 高阳台 高阳台 其二 常州吕侠出其姐氏《春阴词》见示,立和二阙 高阳台 秋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龙头蛇尾 竖心旁的字 下神 阜字旁的字 口讲指划 追悟 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目眩神迷 走字旁的字 众有 赌彩一掷 力所可及 谘白 羽毛未丰 立刀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包含坑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