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6: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6:41
竹树映清晓,坐闻山鸟鸣。
瓶花香病骨,檐雨挟诗声。
客亦非馀子,春无负此生。
明朝余问俗,吟罢却须晴。
在清晨的竹林树影中,我静坐倾听山间鸟鸣。
瓶中的花香飘散,治愈着我疲惫的身体,
檐下的雨声伴着诗意,令人陶醉。
我并不是普通的客人,春天也没有辜负我的生命。
明天我会去询问世俗的事,吟唱完毕后,期待天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卢挚是元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自然的意象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田园,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春天,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元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静谧场景,诗人坐在竹树下,听着鸟鸣,享受着瓶花的香气和檐雨的声音,传达出一种安宁与恬淡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与内心的感受相融合,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首句“竹树映清晓”,勾勒出清晨的宁静氛围,竹树的影子在晨光中摇曳,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第二句“坐闻山鸟鸣”,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瓶花香病骨”,用香气来比喻治愈身心的效果,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诗中反复出现的“春”字,突显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诗人在自然中获得了精神的愉悦和慰藉。
最后两句“明朝余问俗,吟罢却须晴”,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希望在明天继续追问世俗的道理,吟唱完毕后则渴望阳光普照的晴朗心境,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表现了元代文人所追求的闲适与宁静的理想生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诗人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该诗的作者是哪一位?
A) 李白
B) 卢挚
C) 杜甫
D) 白居易
“竹树映清晓”中的“清晓”指的是什么时间?
A) 正午
B) 黄昏
C) 清晨
D) 午夜
“瓶花香病骨”中的“病骨”指的是什么?
A) 身体疲惫
B) 心灵的痛苦
C) 花瓶的形状
D) 生活的烦恼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两首诗与《婺源县斋书事》共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思考,具有相似的主题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