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4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0:47:06
竹杪飞亭枕石泉,
松坛香雾散茶烟。
鸟声记得夜来雨,
鹿梦惊回别有天。
竹林尽头的飞亭依偎在石泉旁,
松树间的香雾弥漫,散发着茶香。
鸟儿的鸣叫还记得昨夜的雨声,
在梦中惊醒的鹿,仿佛回到了另一个世界。
卢挚(约1290-1370),元代诗人,号竹溪,生于江苏,后迁居至浙江。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著称,常描写自然景观,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游茅山五首》是卢挚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他游览茅山时,诗中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美丽,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追求。
《游茅山五首 其三》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内心感受的诗作。诗的开头“竹杪飞亭枕石泉”,用“飞亭”与“石泉”构成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茅山的秀美环境。亭子在竹林深处,给人一种隐秘而静谧的感觉,仿佛是远离尘世喧嚣的理想之地。
“松坛香雾散茶烟”一语,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松树的香气与茶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温馨的氛围。此时,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淡淡的茶香与松香,令人心旷神怡。
“鸟声记得夜来雨”,是从自然界中引出的感悟,鸟叫声似乎在回忆昨夜的雨声,表现了对自然细致入微的感知与思考。最后一句“鹿梦惊回别有天”,更是将诗人内心的感受升华,梦中的鹿被惊醒,仿佛回到了一个更为美好的境界,暗示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在喧嚣尘世中寻求内心平和的情感,极具诗意与哲理。
诗歌的主题是追求宁静、隐逸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元代士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追求。
诗中“竹杪”指的是:
A. 竹林的尽头
B. 竹子的根部
C. 竹子的高处
D. 竹林的中间
“鹿梦惊回别有天”中的“别有天”指的是:
A. 另一个地方
B. 另一个梦境
C. 另一个世界
D. 另一个时间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卢挚的这首诗更侧重于细腻的自然描写,而王维则更注重整体的意境营造。两者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风格各异。卢挚的语言清新,意象丰富,而王维则更加含蓄,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