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1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10:07
涧边瑶草洞中花,
细水流春带碧沙。
昨夜山中酒初熟,
道人不暇读南华。
在山涧边,瑶草和洞中的花儿盛开,
细细的流水流淌,带着春天的碧沙。
昨夜山中的酒刚刚酿好,
道人没有时间去读《南华经》。
作者介绍:卢挚,元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因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道教思想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代,正值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卢挚游览茅山,受到自然景色和道教文化的启发,写下了这组诗,以表达自己对自然和道教的热爱。
《游茅山五首 其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道家生活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涧边瑶草和洞中花的描绘,展现了山水的秀丽与生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细水流春的意象,传达了春天的温暖与活力,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动。诗人通过“昨夜山中酒初熟”一句,体现了道家生活的闲适与淡泊。酒作为道教文化中一种修身养性的饮品,暗示着饮酒后的愉悦与清静。最后一句“道人不暇读南华”,则展现了道家修士全身心投入自然与饮酒的状态,似乎在诉说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自然、生活和道教哲学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体现了道家追求恬淡无为的生活态度,反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瑶草”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草木
B. 一种酒
C. 道教经典
诗中“细水流春”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生机与温暖
C. 夏天的炎热
诗人昨夜饮酒的状态如何?
A. 忙碌
B. 悠闲自在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