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辛未春月由温州至处州道上杂咏 其五》

时间: 2025-05-07 06:24:04

诗句

云深石室白生虚,夜冷枯僧入定初。

水月盈盈人不睡,但分清影与寒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4:04

原文展示:

云深石室白生虚,
夜冷枯僧入定初。
水月盈盈人不睡,但分清影与寒鱼。

白话文翻译:

在云雾缭绕的深山石室里,白色的光线显得无比虚幻;
夜晚寒冷,枯瘦的僧人刚刚进入冥想状态。
水中月影清晰,人们却无法入睡,只能分辨清幽的影子和寒冷的鱼影。

注释:

  • 云深石室:指阴云密布的山间石室,形容环境幽深。
  • 白生虚:白色的光在幽暗中显得虚无缥缈。
  • 夜冷:指夜晚的寒冷。
  • 枯僧:指年老的和尚,通常形容修道者的身心枯竭。
  • 入定:指修行者进入深度冥想的状态。
  • 水月盈盈:指水中的月影清晰可见。
  • 分清影与寒鱼:意指能辨别水中月影与寒冷的鱼影。

典故解析:

  1. 入定:在佛教中,指通过修行进入的深层次的冥想状态。
  2. 水月:常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反映出人的内心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式昌,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淡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腻之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天,诗人行走在温州至处州的道路上,目睹夜晚的自然景色与修行僧人的身影,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辛未春月由温州至处州道上杂咏 其五》以清丽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夜晚场景,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修行者的状态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氛围。首句“云深石室白生虚”通过“云”与“石室”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而“白生虚”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暗示着夜晚的寂静与孤独。接着“夜冷枯僧入定初”,通过寒冷的环境和枯瘦的和尚的描写,呈现出一种静谧的修行场景,给人以深思。最后两句“水月盈盈人不睡,但分清影与寒鱼”则通过水中月影与鱼影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不安,虽夜深人静,却因思绪纷杂而难以入睡。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既有自然之美,又有内心的哲思,是对孤独与宁静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深石室白生虚: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石室,云雾缭绕,光线显得模糊虚幻,暗示着一种隐秘和神秘的氛围。
  2. 夜冷枯僧入定初:寒冷的夜晚,年迈的和尚刚刚进入冥想,形成一种静谧与专注的对比。
  3. 水月盈盈人不睡:水中的月影清晰可见,但人却因思虑而无法入睡,表达了内心的挣扎与不安。
  4. 但分清影与寒鱼:诗人仅能分辨出水面上的月影与水中的鱼影,象征着对现实的深思与对虚幻的把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月盈盈”,将水中的月影比作现实中的梦幻。
  • 对仗:全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水中的月影与寒鱼赋予情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在孤独的夜晚,人在思虑中无法安眠的状态,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神秘与虚幻。
  2. 石室:代表隐逸与静谧。
  3. 水月:象征着虚幻与内心的思考。
  4. 寒鱼:暗示孤独与冷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夜冷枯僧入定”是指什么?

    • A. 寒冷的夜晚进入冥想
    • B. 温暖的夜晚休息
    • C. 白天去庙里
    • D. 旅行中的休息
  2. “水月盈盈”中的“盈盈”是指什么?

    • A. 满满的
    • B. 清晰的
    • C. 漂浮的
    • D. 亮亮的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暘》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但更显沉静与和谐。两首诗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孤独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清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行阙养种园千叶杏花二首 甲子初春即事六首 烛下梅花二首 挽邹彦明 闰六月,立秋後暮热,追凉郡圃二首 南海陶令曾送水沈报以双井茶二首 其二 春草二首 其二 德寿宫庆寿口号十篇 月中炬火发仙山驿小睡射亭五首 其五 咏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罪在不赦 见字旁的字 彯组 鸟字旁的字 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农贸市场 绛都春 包含煮的成语 力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有年无月 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士字旁的字 工部局 沉浮俯仰 威震三军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莺迁之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