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歌子 其三》

时间: 2025-04-29 01:33:23

诗句

蜡晕眉间粉,裙萦履上珠。

阳云楼上教歌殊。

吹暖凤梢、双籥卸唇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33:23

原文展示:

蜡晕眉间粉,裙萦履上珠。阳云楼上教歌殊。吹暖凤梢双籥卸唇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妆容和风采:她的眉间涂着蜡质的彩粉,裙子上缠绕着珠子。她在阳光下的楼阁上,歌声婉转动听。暖风轻拂,仿佛吹散了她的唇朱,令人陶醉。

注释:

  • 蜡晕:指用蜡质化妆品涂抹的轮廓或色彩,常用于形容妆容精致。
  • 裙萦履上珠:裙子上缠绕着的珠子,形容女子的华丽装扮。
  • 阳云楼:阳光明媚的楼阁,寓意环境的优雅与高贵。
  • 教歌殊:教唱的歌声不同寻常,表现出歌声的美妙。
  • 凤梢:指凤凰的尾巴,象征美丽,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妩媚。
  • 双籥:双唇,形容唇的颜色鲜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奇龄(1640-1713),字子宁,号秋水,清代诗人、书法家、画家。毛奇龄一生经历了明清交替的时代,深受传统文化熏陶,诗风清新流畅,擅长描绘女性之美,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南歌子》是毛奇龄的一首词作,创作时期正值清代盛世,社会相对安定,文人骚客多聚集于酒楼歌馆,吟咏唱和,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南歌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诗人通过对女子妆容、衣着及环境的描写,展现了她的妩媚与优雅。开头两句“蜡晕眉间粉,裙萦履上珠”通过细节刻画,勾勒出女子的俊美,蜡晕与珠子相互辉映,形成了鲜明的画面感。接下来的“阳云楼上教歌殊”则转向环境,阳光洒落在楼阁之上,女子在此高歌,仿佛在与自然和谐共鸣,展现了一种生机与活力。

最后一句“吹暖凤梢双籥卸唇朱”再度将视线聚焦于女子的唇,暖风轻拂,使得朱唇似乎在微笑中闪烁光彩,这种细腻的表现手法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柔的温暖。整首诗在描写中蕴含着欢快、愉悦的情感,仿佛在庆祝生活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蜡晕眉间粉:描绘女子用蜡质的粉妆修饰眉毛,显示出其精致的妆容。
  2. 裙萦履上珠:她的裙子上缀满了珠子,增添了华贵感。
  3. 阳云楼上教歌殊:在阳光明媚的楼阁上,她的歌声与众不同,表现了她的才华与魅力。
  4. 吹暖凤梢双籥卸唇朱:温暖的风轻轻吹拂,仿佛使她的唇彩更加鲜艳动人,象征着青春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凤梢”比喻女子的美丽,增添了诗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结构对称,音韵和谐,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女性美的赞美,融合了自然与人文,传达出一种欢快、轻盈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蜡晕:象征着女子的娇美与细腻。
  • :代表富贵与华丽,强调女子的尊贵身份。
  • 阳云:象征着光明与温暖,传达出一种愉悦的氛围。
  • 凤梢:象征着美丽与优雅,体现了对女子形象的赞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蜡晕眉间粉”中的“蜡晕”指的是什么? A. 眉毛的形状
    B. 妆容的细致
    C. 笑容的美丽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阳云楼”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楼阁的装饰
    B. 美丽的风景
    C. 光明的氛围
    答案:C

  3. 诗中最后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A. 描述女子的舞姿
    B. 表现女子的歌声
    C. 突出女子的美丽与魅力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南歌子》李清照
  • 《如梦令》李清照

诗词对比:

在《南歌子》中,毛奇龄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女性的美丽与活力,而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则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两者都体现了女性的柔美,但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毛奇龄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 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二首 其二 跋刘敏叔画杨诚斋先生探梅图二首 其一 秋日遣兴 瓜洲闻笛 寄示竹笑四弟 秋感 怀庆道中 和王侍中谒张恶子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酒酣耳熟 炮凤烹龙 清风峻节 企祷 残忍不仁 遁迹黄冠 足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车字旁的字 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臣字旁的字 上漏下湿 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移告 兴长 软心肠 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