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5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4:59:48
临江仙 题甘萧夫人中秋书长恨歌遗墨
作者: 丁宁 〔近代〕
莫谓拈毫偏写恨,
聪明原是愁根。
簪花小字见丰神。
彩云惊逝影,
明月證前身。
私语长生多少愿,
想知泡幻非真。
沧桑弹指等微尘。
不书连理句,
怕种未来因。
不要以为我写这首诗只是表达怨恨,其实聪明才智的根源在于愁苦。用小字簪花,显露出她的风采。彩云惊扰了逝去的影子,明月见证了她的前世。我在心中私语,长生的愿望有多少呢?想知道那泡影并不真实。沧桑的变化在指尖弹指间就如微尘一般。不写连理的句子,是怕种下未来的因果。
作者介绍:丁宁,近代诗人,深受传统文学影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人生,擅长运用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中秋佳节,诗人以甘萧夫人的长恨歌遗墨为题材,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借此传达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这首《临江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的开头便揭示了“写恨”的表象与内在的“愁根”,暗示着情感的复杂性。接着,诗人通过“簪花小字”展现了女性的优雅与聪慧,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彩云惊逝影,明月证前身”,这一句通过彩云与明月的对比,表达了现实与过往的交织。彩云的惊扰象征着对美好记忆的打扰,而明月则象征着真实的存在,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化了诗的主题。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私语长生多少愿”和“泡幻非真”表达了对长生愿望的思考,揭示了虚幻与真实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最后一句“不书连理句,怕种未来因”则是对未来可能的遗憾与责任的逃避,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忧虑与不安。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情感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情感的复杂性与人生的无常,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忧虑,揭示出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时间、情感和存在的深刻探讨。
诗词测试:
诗中“聪明原是愁根”表达了什么含义?
“彩云惊逝影”中的“彩云”象征什么?
诗人为何“不书连理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长恨歌》中,白居易通过叙述的方式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强调了爱情的美好与无常。而丁宁的《临江仙》则通过细腻的情感与哲思,探讨了人生的复杂性与情感的纠葛,二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