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踏莎行》

时间: 2025-05-07 09:47:46

诗句

凤帕题红,鹅笙吹雾。

梦中哽咽天涯语。

细篁幽籁独来时,玉鸦啼过南塘路。

一髻遥山,三春柳絮。

十年閒事悤悤度。

高楼极目到平芜,斜阳一抹伤心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7:46

原文展示:

踏莎行
作者: 陈方恪 〔清代〕

凤帕题红,鹅笙吹雾。
梦中哽咽天涯语。
细篁幽籁独来时,
玉鸦啼过南塘路。
一髻遥山,三春柳絮。
十年闲事悤悤度。
高楼极目到平芜,
斜阳一抹伤心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梦境般的场景,首句“凤帕题红,鹅笙吹雾”,意指美丽的女子用红色的帕子装饰,笙乐在雾中飘荡;接着“梦中哽咽天涯语”,暗示在梦中与远方的人交谈,心中充满忧伤。接下来的“细篁幽籁独来时”,描绘了竹林的幽静和独自前来的情景;“玉鸦啼过南塘路”则展现了一种自然的美。随后“一髻遥山,三春柳絮”,指的是一位女子的发髻和春日柳絮的轻柔;“十年闲事悤悤度”表达了对往事的思念与回味。最后两句“高楼极目到平芜,斜阳一抹伤心处”,则是视野所及的平坦草地和夕阳的景象,让人感到一阵伤感。

注释:

  • 凤帕: 用凤鸟图案装饰的帕子,象征美丽与高贵。
  • 鹅笙: 一种乐器,吹奏时声音悠扬。
  • 幽籁: 形容竹林中的清幽乐声。
  • 玉鸦: 指的是一种鸟,声音清脆。
  • 遥山: 遥远的山,常用以象征思念。
  • 柳絮: 柳树的花絮,轻柔飘扬,常与春天相关。
  • 悤悤: 形容心中惆怅、忧虑的样子。
  • 平芜: 平坦的田野。
  • 伤心处: 表达一种忧伤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方恪,清代诗人,生于清代中期,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以清丽脱俗著称。其诗风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陈方恪的晚年,时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中流露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开篇即以“凤帕题红,鹅笙吹雾”引入,画面如同一幅精致的画卷,展现出一种诗意的生活场景。诗中的意象交织,既有自然的美,又有个人的情感,形成了和谐的整体。

诗人在描写环境时,善于运用耳听、目见的感官描写,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尤其是“细篁幽籁独来时”,既表现了竹林的静谧,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逐渐深化,诗人对过往十年的回忆交织着对未来的期盼,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感受。

结尾的“高楼极目到平芜,斜阳一抹伤心处”,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平坦的田野,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让人感同身受,仿佛可以触摸到那份绵绵的伤感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凤帕题红,鹅笙吹雾”:描绘了一个演奏笙乐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
  • “梦中哽咽天涯语”:在梦中与远方的人倾诉,体现了思念之情。
  • “细篁幽籁独来时”:细腻的竹林和轻柔的乐声,展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 “玉鸦啼过南塘路”:描绘了自然界的声音,增添了诗的层次。
  • “一髻遥山,三春柳絮”:通过女子的发髻和春天的柳絮,传达出一种柔美的意象。
  • “十年闲事悤悤度”:反映了诗人对往事的沉思与反省。
  • “高楼极目到平芜,斜阳一抹伤心处”:最后两句则将情感升华,展现了对人生的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 “凤帕题红”暗喻美丽的女子,增加了画面的色彩。
  • 拟人: “玉鸦啼过”,鸟声似人声,增添了情感的亲密感。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高楼极目”和“斜阳一抹”,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细腻把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帕: 象征美丽与高贵,代表着理想中的生活。
  • 鹅笙: 代表音乐与快乐,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细篁: 代表宁静的环境,象征孤独与内心的思考。
  • 玉鸦: 自然之声,传递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 柳絮: 象征柔情似水,寓意生活中的无常与变化。
  • 斜阳: 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增添了诗的伤感基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凤帕”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美丽与高贵
    • B. 悲伤与失落
    • C. 乡愁
    • D. 自由与奔放
  2. 诗人通过“十年闲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忙碌的生活
    • B. 对往事的思念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友谊的珍惜
  3. “斜阳一抹伤心处”中,斜阳代表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美好的回忆
    • C. 生活的希望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了相似的情感与自然之美。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方恪的《踏莎行》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虽然风格不同,但均通过自然景色传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右司周昞仲亦用韵并和以谢之 蜘蛛和韵 题林路钤诗轴 别权泸帅朱杞材太社 道间苦热 沁园春(饯总干陈公储) 摸鱼儿 和陈次贾仲宣楼韵 和刘清叔襄阳隆中行 水调歌头·万里净无翳 寿陈制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黹字旁的字 坐井观天 钳口不言 乛字旁的字 沽矫 僧残 龝字旁的字 包含拷的词语有哪些 返躬内省 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窜身 操刀制锦 犬字旁的字 彼一时,此一时 敲牛宰马 诽谤之木 两点水的字 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