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2:2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2:28:32
白日沧波去不回。匣中长剑有余哀。
吟边绮恨丝千缕,身外浮名酒一杯。
云偃蹇,月徘徊。多生尘梦隔蓬莱。
拚将英气销磨尽,只有恩情未肯灰。
在白日的照耀下,波涛汹涌,一去不复返,
匣中藏剑,却带着无尽的哀伤。
在吟唱中,绮丽的仇恨宛如千丝万缕,
而身外的浮名,不过是一杯酒而已。
云彩低垂,月亮徘徊,
世间的尘梦,隔绝了蓬莱的仙境。
拼尽了所有的英气,唯有这恩情不肯化为灰烬。
作者介绍: 袁荣法,近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中,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情感的深切描绘。
创作背景: 《鹧鸪天》创作于时代变革之际,诗人经历了个人的磨难与社会的动荡,内心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惘。
《鹧鸪天》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开篇以“白日沧波去不回”引出主题,隐喻人生的不可逆转与时间的流逝。紧接着“匣中长剑有余哀”,展现了诗人心中英雄气概的无奈与对未能施展才华的哀伤。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描绘了绮恨的缠绕与浮名的无奈,反映出对现实的失望与对情感的执着。最后,诗人以“拚将英气销磨尽,只有恩情未肯灰”总结全诗,表达了尽管经历了许多磨难,唯有深厚的情感始终未减,使整首诗充满了对人情的珍视与对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光流逝、个人理想与情感的深刻反思,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真情的坚守,传达了一种对人情冷暖的深刻认知。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白日沧波去不回”中的“沧波”主要象征什么?
A. 人生的美好
B. 人生的无常
C. 人生的欢乐
D. 人生的平静
诗中“匣中长剑有余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未能施展才华的遗憾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情感的轻视
“只有恩情未肯灰”中的“恩情”指代什么?
A. 友情
B. 情爱
C. 家庭
D. 社会责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袁荣法的《鹧鸪天》和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情感的珍视,但袁荣法更侧重于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而辛弃疾则更为豪放,表现出对人生的壮阔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