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6:22
江城子
顾敏燕
满城霜色远山闲,
却曾经,几番寒。
坐晚枫林,人影两孤单。
楼外重楼灯火烂,
谁又把,冷红怜。
梦中清梦醒时残,
月行来,缺还圆。
叶落听秋,万籁静无言。
缓踏秋香吟水畔,
心似海,自悠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霜色满城、远山悠闲的秋日景象,回忆起往日的寒冷。诗人独自坐在枫树林下,周围人影孤单。楼外灯火辉煌,却无人与我共赏这冷红的夜色。在梦中醒来,发现月亮已经缺了一角。树叶纷纷落下,秋天的静谧让万物无声。我缓缓走在水边,心中如大海般悠然自得。
作者介绍:顾敏燕,现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她的作品往往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结合,以此传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秋冬交替之际,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深思。诗中融合了自然的变化与个人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悠然自得的心境。
这首《江城子》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秋冬交替时节的思考与感悟。诗的开头通过“满城霜色”描绘了一个寒冷而宁静的城市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寒意。接着,诗人回忆过去的寒冷,仿佛在感伤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这个过程是感性的,令人心生共鸣。
“坐晚枫林,人影两孤单”一句,勾勒出诗人在自然中独自徘徊的情景,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又显得孤独的状态。灯火辉煌的楼外,正是与内心寒冷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都市繁华与个人孤独之间的冲突。
在“梦中清梦醒时残”中,诗人用梦境的破碎象征现实的无情,月亮的缺失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无常的感觉。“叶落听秋,万籁静无言”更是将秋天的宁静与凋零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此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最终在“心似海,自悠然”中,表达了对生活的释然和淡然。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深沉而美丽的孤独感,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孤独与内心的平静,尽管外界繁华,却难掩内心的失落与思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冬变化的感知,以及在这种变化中对生命无常的感悟,最终达到一种内心的和谐与自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满城霜色”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温暖的春天
B. 寒冷的冬天
C. 霜冻的城市
D. 繁华的夏天
“月行来,缺还圆”中,月亮的变化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循环
B. 时间的流逝
C. 人的孤独
D. 自然的变化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内心的孤独?
A. 水边的秋香
B. 冷红的夜色
C. 烟火的城市
D. 流动的月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月下独酌》中,诗人也表现出孤独的情感,但其更多的是通过酒来解愁,与顾敏燕的《江城子》中的淡淡忧伤形成对比。两者都通过月亮这一意象展现了孤独的主题,但顾敏燕的情感更加细腻,充满了对生活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