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2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26:21
忆秦娥 赠前朝宫人琵琶色兰兰
作者:耶律铸 〔元代〕
恨凝积。佳人薄命尤堪惜。
尤堪惜。事如春梦,了无遗迹。
人生适意无南北。相逢何必曾相识。
曾相识。恍疑犹览,内家园籍。
全诗翻译:
心中恨意凝聚不散,佳人的薄命更让人感到可惜。
更可惜的是,这一切如同春梦,转眼间了无痕迹。
人生随意而来,何必在乎南北方位的差异?
相遇时又何必执着于曾经的相识?
似乎恍惚间,仍在浏览那曾经的家园。
作者介绍:
耶律铸(约1250-1320),字子昂,元代诗人,金朝皇族后裔。因其诗风清新,语言优美而著称,作品常表达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历史变迁的时期。诗中所表现的对于短暂人生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
这首《忆秦娥》以“恨凝积”开篇,便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情绪,表露出诗人对佳人薄命的惋惜。诗中“事如春梦,了无遗迹”一句,巧妙地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比作春梦,强调了美好事物的脆弱与易逝,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接下来,诗人提出“人生适意无南北”,这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哲学思考,告诉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不必过于执着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因而放宽心态,感受生活的本质。这里展现了诗人超脱的智慧,显示出一种洒脱的生活哲学。
最后两句“相逢何必曾相识,恍疑犹览,内家园籍”,将主题进一步提升,意指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并不需要曾经的交往,仿佛在时光的流转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诗人将内心的感受与对往昔的回忆交融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温情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整首诗以清新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命运、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诗人借助对佳人命运的反思,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相遇的意义,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佳人薄命”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事如春梦,了无遗迹”中的“春梦”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人生观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耶律铸的《忆秦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以“梦”作为主题,前者强调人生短暂与命运无常,后者则更多表达对失去的思念与情感上的纠结。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却又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