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忆秦娥》

时间: 2025-04-29 12:49:12

诗句

春睡足,春深悄傍阑干曲。

阑干曲,云裳楚楚,几分新绿。

惺忪惯挽秋千索,羡它蝴蝶深枝宿。

深枝宿,庭阴欲午,可怜腰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9:12

诗词名称: 忆秦娥

作者: 缪珠荪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春睡足,春深悄傍阑干曲。
阑干曲,云裳楚楚,几分新绿。
惺忪惯挽秋千索,羡它蝴蝶深枝宿。
深枝宿,庭阴欲午,可怜腰束。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午睡已经足够,春光深沉静悄悄地靠近窗栏弯曲的地方。
窗栏弯曲,云裳轻盈,刚刚吐出几分新绿。
我刚醒来习惯性地拉起秋千的绳索,羡慕那只蝴蝶在深树枝上栖息。
在树枝深处栖息,庭院的树荫快要到中午了,真令人怜惜那细腰身的女子。

注释:

  • 春睡足:春日的午睡已经足够,表示春天的慵懒与宁静。
  • 阑干曲:窗栏的弯曲,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柔和的景象。
  • 云裳楚楚:云彩如衣裳般轻盈,形容春天的美好。
  • 惺忪:刚醒来的样子,形容迷糊而又懒散的状态。
  • 羡它蝴蝶深枝宿:羡慕蝴蝶在深树上栖息,表达了对自由与春天美好的向往。
  • 可怜腰束:怜惜那身材纤细的女子,表现出一种柔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缪珠荪(生卒年不详),清代女诗人,以词作见长,其作品多描绘女性的情感与生活,具有细腻的艺术风格。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天,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午后情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忆秦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温柔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慵懒与美好。整首诗的意境恬淡,富有诗情画意。诗人在春天的午后,享受着慵懒的气氛,窗外的春光与室内的安宁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温暖的感觉。诗中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还通过秋千和蝴蝶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诗人在惺忪的状态下,似乎在追忆过往的美好,并对春日的美丽与柔情感到无比珍惜。最后一句“可怜腰束”则通过对女子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睡足:暗示诗人沉浸于春日的慵懒中,给人以惬意之感。
    • 春深悄傍阑干曲: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阐释了春日的静谧与温柔。
    • 云裳楚楚:体现了春天的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 惺忪惯挽秋千索:表现出诗人的懒散与对生活的享受。
    • 羡它蝴蝶深枝宿: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羡慕。
    • 庭阴欲午,可怜腰束:通过对女子的描写,展现了温柔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彩比作衣裳,增添了诗的美感。
    • 拟人:将春光赋予生命,使得景色更具情感。
    • 对仗:如“深枝宿”和“庭阴欲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复苏。
  • 秋千:代表童年与无忧无虑的生活。
  • 蝴蝶:象征自由与美好,表现了对轻松生活的向往。
  • 女子: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欣赏与柔情的表达。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睡足”意指什么?

      • A. 春天的睡眠
      • B. 睡觉的时间到了
      • C. 春天的慵懒
      • 答案: C
    2. 诗中“羡它蝴蝶深枝宿”中的“羡”表示什么情感?

      • A. 嫉妒
      • B. 欣赏
      • C. 向往
      • 答案: C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描绘了丰富的情感与生活。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与细腻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如梦令》(李清照):两者都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但李清照的诗更显柔情与细腻,而《忆秦娥》则更注重春天的慵懒与生活的惬意。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深入理解《忆秦娥》的意境与情感,同时也能通过互动测试巩固学习成果。

相关查询

问雁 王君猷花圃八绝·薇香洞 王君猷花圃八绝·山扉 王君猷花圃八绝·若春 王君猷花圃八绝·橘隐 王君猷花圃八绝·鉴池 同张公望湖上避暑到四圣观招柏堂月潭二道士 听筝 题左国宝后村 题章艇才画山水鱼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祝人 旁求博考 循名督实 齒字旁的字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杂结尾的成语 微言 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妇人之仁 包含六的成语 言重九鼎 快信 蜂房蚁穴 榆枋之见 齐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