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8:18
《虞美人·题苏若兰小像》 作者: 陈家庆 〔清代〕
婵娟不为聪明误。
密意蚕丝吐。
机中锦字百年春。
却喜画图独见慧人心。
横波曼睩含情好。
那信流光老。
璇闺千古有知音。
一样同心栀子艳西林。
这首诗的意思是:如月般美丽的女子并不是因为智慧而受到误解,内心的情感如同蚕丝般细腻而深厚。织机上绣出的锦字象征着百年春光,而我却欣喜于画作中能够看到慧心的人的内心。那双含情的眼波宛如秋水般动人,难道会因岁月流逝而变老吗?在这璇美的闺房中,千古以来总有知音相伴,彼此心意相通,如同西林中盛开的栀子花那样艳丽。
作者介绍:陈家庆,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写景抒怀,具有较强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适逢文人雅士多聚,诗人受当时文化氛围影响,表达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赞美,体现了对女性智慧与情感的尊重。
这首《虞美人·题苏若兰小像》是一首充满温情和细腻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描绘苏若兰的形象,表达了对女性内在美和智慧的赞美。开篇的“婵娟不为聪明误”点明了女性的美丽与智慧之间并非对立,而是可以并存的。接着以“密意蚕丝吐”形象地表现了情感的深厚,暗示着女性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在描述苏若兰的外貌时,诗人使用了“横波曼睩”、“含情好”等词汇,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感情,展示了她的美丽与魅力。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知音的渴望交织在一起,进一步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共鸣。
整首诗词用词考究,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理解。无论是对美人形象的描绘,还是对情感的探讨,都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温暖而深邃的情感,彰显了古代文人对女性的尊重与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本诗强调了女性内在的智慧与情感之美,表现出诗人对女性的尊重和对真诚情感的渴望,传达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珍贵。
诗词测试:
哪一句强调了女性的智慧与美丽并存?
“密意蚕丝吐”中的“蚕丝”比喻什么?
诗中的“知音”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女性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风格虽略显不同,但同样展现出女性的智慧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