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鹧鸪天 其十 春感集杜》

时间: 2025-05-07 09:40:02

诗句

近市浮烟翠且重,春光懒困倚东风。

繁枝容易纷纷落,可爱深红爱浅红。

漂短褐,满飞蓬,悠悠伏枕左书空。

衰颜更觅藜床坐,大向交游万事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0:02

原文展示:

鹧鸪天 其十 春感集杜
作者: 张伯驹

近市浮烟翠且重,
春光懒困倚东风。
繁枝容易纷纷落,
可爱深红爱浅红。
漂短褐,满飞蓬,
悠悠伏枕左书空。
衰颜更觅藜床坐,
大向交游万事慵。

白话文翻译:

在市区的烟霭中,翠色浓重,
春光懒散地依偎着东风。
繁茂的枝条容易纷纷落下,
可爱的深红花和浅红花。
漂浮着短褐色的云,满天飞舞的蓬草,
我悠然伏在枕头上,左手捧着书本,空虚无物。
衰老的面容更想寻求藜床坐,
对外交游的事,万事都显得懒惰。

注释:

字词注释:

  • 浮烟:轻薄的烟雾,形容市区的烟霭。
  • 翠且重:形容绿色的浓重,体现春天的生机。
  • 繁枝:指繁茂的树枝。
  • 纷纷落:形容花瓣掉落的情景。
  • 漂短褐:指短小的褐色云彩。
  • 飞蓬:飞舞的蓬草,象征春天的气息。
  • 衰颜:指衰老的面容。
  • 藜床:指一种用藜草编制的床,寓意安逸。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藜床”象征着隐逸和安静生活的理想,反映了作者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驹(1899—1966),字子美,号白水,江苏南京人。近现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研究。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融入个人的生活感受与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社会动荡之际,作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繁华世界的淡泊。

诗歌鉴赏:

张伯驹的《鹧鸪天 其十 春感集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日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慵懒。诗中“近市浮烟翠且重”引入了市区的春景,浓厚的翠色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春光懒困倚东风”则传达了一种慵懒的态度,仿佛春光令人沉醉,难以自拔。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繁枝容易纷纷落”,既有对春花的热爱,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短暂。

“可爱深红爱浅红”则通过对色彩的细腻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欣赏。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表现出一种对世事的懒散态度,尤其是“悠悠伏枕左书空”,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淡泊与对知识的追求相结合的复杂情感。

最后的“衰颜更觅藜床坐,大向交游万事慵”,表达了对社交的无奈与逃避,反映了人到中年后对生活的思考与选择。整首诗在优美的春景中流淌着哲理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生的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近市浮烟翠且重:描绘了市区春日的景象,烟霭轻盈,绿色浓郁。
  2. 春光懒困倚东风:春光懒散,似乎在东风中沉醉,传达出一种惬意。
  3. 繁枝容易纷纷落:繁茂的花枝容易掉落,象征生命的短暂。
  4. 可爱深红爱浅红:深浅不同的花色,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喜爱。
  5. 漂短褐,满飞蓬:短小的云漂浮在空中,蓬草随风飘舞,增添了春日的动态感。
  6. 悠悠伏枕左书空:诗人悠然自得,伏在枕头上,手中无物,表现了内心的宁静。
  7. 衰颜更觅藜床坐:衰老的容颜更渴望安静的生活,体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8. 大向交游万事慵:对交际的无奈与懒惰,反映了对繁华世界的淡漠。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光比作可以倚靠的对象,塑造一种亲切感。
  • 拟人:将春光与东风描绘得有情感,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如“深红爱浅红”,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社会交往的疲惫感。诗中透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繁枝:代表生命的繁盛与丰富。
  • 深红与浅红:象征着多样性与美的存在。
  • 藜床:隐逸与安静生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市区春景是怎样的?

    • A. 荒凉
    • B. 翠色浓重
    • C. 冷清
    • D. 寒冷
  2. “衰颜更觅藜床坐”中“藜床”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生活
    • B. 隐逸生活
    • C. 交际应酬
    • D. 努力工作
  3.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 A. 热衷交往
    • B. 无奈与淡泊
    • C. 忙于奔波
    • D. 追求名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对比张伯驹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张伯驹更倾向于表现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与内心的细腻感受。两者在风格上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前者偏重自然描写,后者则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张伯驹诗集》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梅市道中二首 其二 山墅 临川绝无佳酒时得一醉戏书 旅舍 读王摩诘诗爱其散发晚未簪道书行尚把之句因 赛神 春晚即事 夜步 蔬圃绝句七首 其七 十二月一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夫荷戟,尤夫趦趄 牵衣投辖 大时不齐 直截了当 矢志捐躯 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堂尊 逃结尾的成语 同来育 长字旁的字 迸气 靣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地广人稀 包含柔的词语有哪些 山字旁的字 乔松之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