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6:57
塞下曲
边头能走马,猿臂李将军。
射虎群胡伏,开弓绝塞闻。
海山谙向背,攻守别风云。
只为坑降罪,轻车未转勋。
望湖关下战,杂虏丧全师。
鸟啄豺狼将,沙埋日月旗。
牛羊奔赤狄,部落散燕耆。
都护凌晨出,铭功瘗死尸。
边塞之地可以骑马,像猿臂般有力的李将军。
他射杀敌虎,伏击胡族敌人,
拉弓射箭的声音传遍了边塞。
对海山地势了如指掌,攻守之间变化如风云。
只因为要惩罚降兵,轻装出征未能立下战功。
在望湖关下激战,杂牌敌军几乎全军覆没。
鸟儿啄食豺狼的将领,沙土掩埋了日月的旗帜。
牛羊在赤狄的威胁下四散逃奔,部落也分崩离析。
都护在清晨出征,铭刻功勋埋葬了死者的尸体。
作者介绍:陈陶,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边疆战争与士兵的英勇,风格豪放激昂。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边疆战争时期,反映了士兵在战斗中的勇敢与牺牲,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塞下曲》以边塞战争为背景,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与悲壮。诗中不仅描绘了战斗的场景,还通过李将军的形象,传达了对将士勇敢精神的赞美。开头几句以李将军的形象为引,展现了他在战斗中的果敢与技术,接着通过对敌人形象的描绘,表现了战争的残酷。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逐渐转向对战斗结果的反思,揭示了战争的无情与对生命的漠视。结尾部分通过对牛羊逃窜、部落散落的描绘,生动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人心的惶惶不安。整首诗气势磅礴,却又透出深深的忧伤,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猿臂”)、对仗(“攻守别风云”)、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边疆将士英勇的赞美,同时对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思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士兵的悲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塞下曲》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元代
诗中提到的李将军有什么特点?
A. 文采斐然
B. 勇猛如猿
C. 温文尔雅
D. 机智过人
诗中牛羊奔逃象征着什么?
A. 战争的胜利
B. 生命的自由
C. 战争的破坏
D. 物质的富裕
答案:1-B 2-B 3-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出塞》与《塞下曲》均描绘了边塞战争的情景,前者更注重对将士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通过激烈的战斗场面展现战争的残酷。两首诗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共同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将士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