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

时间: 2025-05-02 13:02:35

诗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2:35

诗词名称: 静夜思
作者: 李白
类型: 古诗词

诗歌内容: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生成内容:

原文展示: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白话文翻译:
床前洒下的明月光,
仿佛是地上结了一层霜。
我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
低头却思念起我的故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 疑:怀疑,认为。
  • 霜:指的是白色的霜,常用来比喻洁白的事物。
  • 举头:抬起头。
  • 低头:低下头。
  • 思:思念,怀念。
  • 故乡:故土,家乡。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明月”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来表达思乡情绪,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提到的“白日依山尽,苍苍云海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他以豪放的个性和超凡的才华而闻名。李白的诗歌常以豪情壮志和自然景观为主题,风格潇洒飘逸。

创作背景:
《静夜思》写于李白流亡生涯中,表达了他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此时李白身处他乡,明月照耀着他,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体现出游子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静夜思》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思乡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的开篇以“床前明月光”引入,简单而明了地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与美丽。接着,通过“疑是地上霜”的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光的清冷和幽静。此时,诗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寂静的夜晚,清冷的月光使他感到孤独,进而引发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强烈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抬头仰望月亮的瞬间,诗人感受到的是对美的欣赏,而低头则是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情感层次分明,极具感染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极具音乐感,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床前明月光:描绘夜晚床前的月光,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疑是地上霜:通过比喻将月光与霜对比,形象地表达出月光的清亮。
  • 举头望明月:表现诗人抬头仰望月亮的动作,透露出对月亮的向往。
  • 低头思故乡:情感的转折,低头则是思念故乡,产生强烈的对比与反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霜,形象而生动。
  • 对仗:举头与低头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对立与冲突。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乡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人们在面对自然美景时所引发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思乡与团圆;
  • 床前:体现孤独与静谧;
    -霜:象征寒冷与清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床前明月光”描绘的是哪种情景?
    A. 日出 B. 晚霞 C. 月夜

  2. 李白在诗中低头思念的是哪里?
    A. 朋友 B. 故乡 C. 自己

  3. 这首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夸张 B. 比喻 C. 拟人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兄弟的关怀与惦念。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境上各有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全集》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童丱须知 酒醴八篇 其四 采莲(延遍·寿乡词) 野庵分题 柳阴 永遇乐 次韵洪景卢雪 题雪窦飞雪亭 临江仙 次韵张汉卿梦庵十八咏 其十二 霞外 如梦令(饮妇人酒) 题处州录参厅平远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蹐滞 单耳刀的字 秘而不宣 僧家 东王父 龠字旁的字 攘臂嗔目 引古绳今 求知若渴 鬯字旁的字 双人旁的字 种齿 包含石的词语有哪些 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束手就死 天下归心 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