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0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06:11
一段风波一段愁。曾送扁舟。记在残秋。浮家泛泛等闲鸥。到处飘流。到处悠游。萍梗三年寄道州。粱稻难谋。强作勾留。吟怀应挂寇公楼。家也多忧。国也多忧。
一段风波带来一段愁苦,曾经送走了小舟,记忆犹存于这残秋季节。漂泊的生活如同闲散的海鸥,到处漂流,到处悠游。漂浮的萍梗在道州寄托了我三年的心绪,但收成的稻梁却难以谋划,强忍着不愿离去。吟咏的情怀应该挂念在寇公楼上,家中忧愁多,国家同样忧愁重重。
袁思古,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个人的经历与对社会的思考,展现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该诗创作于作者漂泊生活的时期,表达了他对生活困境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浓厚的忧伤情绪与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密切相关,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挣扎。
《一剪梅 寄巽兄道州》是一首充满忧愁与思索的诗。诗人在作品中以“风波”引入,展现了人生的波折与困惑。诗的开头便抒发了对往事的追忆,扁舟的送别勾起了作者深深的怀念和无奈之情。残秋的意象不仅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漂泊的生活让诗人如同“闲鸥”般自由却无根,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反而增添了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接下来的“萍梗三年寄道州”,则将个人情感与故乡紧密相连。三年的漂泊生活让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深切,但现实中“粱稻难谋”的无奈又让他感到生活的重压。最后的“家也多忧,国也多忧”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情感,既有对家庭的牵挂,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共鸣。
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思考。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幅心理画卷,更是一种对时代与社会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探讨了漂泊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家庭和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人在生活的波折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愁苦,展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中“风波”指的是什么?
“扁舟”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道州”指的是?
这种对比揭示了同样的离别情绪在不同环境与背景下的不同表现,反映出诗人各自独特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