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3:2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3:24:43
一剪梅 春夜
鹦鹉连呼月正圆。春色年年。春酒年年。
茜纱窗下拨鹍弦。枝上花鲜。髻上花鲜。
欹枕声声听杜鹃。思欲成眠。越不成眠。
起看又是晓霞天。红了东边。黄了西边。
在明亮的圆月下,鹦鹉不停地叫着,春天的景色年年如旧,春酒也年年畅饮。在茜色的纱窗下,我拨动着鹍弦,枝头的花朵盛开,发髻上的花儿也鲜艳夺目。我躺在枕头上,听着杜鹃的鸣叫,思绪万千,想要入睡,却又无法成眠。起身一看,天边已经是朝霞满天,东边的天空红艳艳的,西边则是金黄的朝霞。
“杜鹃”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因其春天鸣叫,常引发人们的感伤。诗中提及的“茜纱窗”则可能引发对红色象征的联想,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常与喜庆、爱情相连。
曾廉,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一剪梅 春夜》创作于春夜,正值花开之时,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一剪梅 春夜》通过对春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人生感悟。开篇提到“鹦鹉连呼月正圆”,一方面展现了春夜的宁静与安详,另一方面也暗示着春天的蓬勃生机。接下来的“春色年年,春酒年年”则传达了对岁月的怀念,春天的美景和酒宴似乎每年都在重复,但每年却又有不同的感受。
在描述春夜的氛围时,诗人提到“茜纱窗下拨鹍弦”,音乐和春色交融,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随着“听杜鹃”而来的思索和不眠之夜,诗人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情感的敏感。在结尾部分,诗人通过“晓霞天”描绘出清晨的美丽,使得整首诗的情感从思念转向希望,象征着新生的到来。
整首诗传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描绘了春夜的宁静与美丽,还深刻地反映出人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中提到的鸟是什么?
A. 燕子
B. 鹦鹉
C. 杜鹃
D. 喜鹊
诗中“茜纱窗下拨鹍弦”表达了什么意境?
A. 生活的繁忙
B. 悠闲的生活
C. 悲伤的情感
D. 对春天的回忆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春天的赞美与希望
C. 对人生的无奈
D. 对爱情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