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4:10
鹧鸪天 月夜江头漫步
作者: 朱帆 〔近代〕
为赏春宵月一轮,轻舒闲步大江滨。
鄂城遥对黄州岸,灯影长堤接远津。
苏子去,赋犹存。临风我自诵雄文。
老来读史忧心甚,又向天涯吊古人。
为了欣赏春夜的明月,我轻松地漫步在大江边。
遥望鄂城,对岸是黄州,灯光的影子映照在长堤上,延伸至远方的渡口。
苏轼已经离去,但他的诗赋依然留存。面对微风,我自会吟诵他的雄伟文采。
年纪渐长,读史时心中忧虑甚多,又在天涯追思古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朱帆,近代诗人,作品多表现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风格沉稳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夜,诗人独自漫步于江边,借助月光和江水的映衬,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古人的怀念,反映了作者在特定时空下的情感与思想。
《鹧鸪天 月夜江头漫步》是一首描写春夜景色与历史感怀的诗。诗人在春宵的月光下,轻松地漫步在江边,展现了一种闲适与宁静的生活态度。前两句描绘了春夜的美景,月光照耀,江水轻荡,给人一种惬意的感觉;同时,鄂城与黄州的意象交汇,连接了历史与现实,增添了诗的深度。
“苏子去,赋犹存”一句,诗人通过对苏轼的提及,表达了对古人及其作品的怀念,强调了文学的传承与价值。同时,这也是对自己文学追求的一种自勉,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与对文化的敬意。最后两句,诗人年华已逝,读史时心中产生忧虑,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结合历史文化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追思和对人生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在宁静的春夜中对古人和文学的敬仰,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苏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人漫步的地点是哪里?
A. 湖边
B. 山顶
C. 江边
D. 林间
诗中提到的“灯影长堤”意象主要表现什么?
A. 冷清与孤独
B. 温暖与宁静
C. 喧闹与繁华
D. 迷茫与困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对朱帆的《鹧鸪天 月夜江头漫步》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