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史乐府十二章·侍宴规》

时间: 2025-04-30 20:42:53

诗句

披香殿,是隋是唐臣莫辨。

臣虽似诈其实忠,不闻兴主营离宫,露台百金俭德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2:53

原文展示:

披香殿,是隋是唐臣莫辨。
臣虽似诈其实忠,不闻兴主营离宫,
露台百金俭德崇。

白话文翻译:

在披香殿中,隋朝和唐朝的臣子们难以分辨。
我虽然看似虚伪,实际上却是忠心耿耿,不曾听闻兴建主宫与离宫,
露台上百金铺就,节俭和品德更显高尚。

注释:

  • 披香殿:古代宫殿名,寓意华美的场所。
  • :指隋朝,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 :指唐朝,继隋朝之后的盛世。
  • :指朝廷的官员。
  • :表面上看似虚假。
  • :忠诚、忠心。
  • 兴主营:指兴建主宫。
  • 离宫:指皇帝的别宫或闲居之所。
  • 露台:宫殿中的平台。
  • 百金:形容奢华。
  • 俭德崇:节俭与品德崇高。

典故解析:

  • 披香殿:历史上与隋唐有关的宫殿,可能暗指皇家生活的奢华与权臣的复杂关系。
  • 忠臣: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忠臣的形象是被反复歌颂的,常常与谏言、忠诚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盛修,清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时代背景复杂,政治动荡,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忠臣的歌颂是其创作的主要动机。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披香殿”为引子,开始了对历史臣子的思考。诗人通过对隋唐时期的臣子评价,揭示出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与权臣的忠奸难辨。开头的“是隋是唐臣莫辨”便是对历史人物模糊化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无奈和思考。接着,诗人自谦“臣虽似诈其实忠”,表达了自己在复杂政治中忠诚的内心,这种忠诚却被外界的虚假与表象所掩盖。结尾“露台百金俭德崇”则将节俭与品德的崇高结合,强调了政德的重要性与奢华背后的空虚。整体来看,诗人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臣子复杂身份的探讨,反映出对忠诚、品德的渴望与对奢华生活的不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披香殿,是隋是唐臣莫辨:引入历史背景,说明臣子的忠诚与忠奸难分。
  2. 臣虽似诈其实忠:自我反思,强调自己的忠诚。
  3. 不闻兴主营离宫:表达对权臣奢华生活的不满,指出臣子们不应追求奢华。
  4. 露台百金俭德崇:强调节俭的重要性,以及品德的崇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兴主营离宫”,形成对比。
  • 反语:表面虚伪,实际上忠诚,形成鲜明对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历史忠臣的思考,强调忠诚与品德的重要性,批判奢华的生活方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披香殿:象征华丽与权力。
  • 忠臣:象征忠诚与理想。
  • 露台:象征奢华与表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披香殿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A. 隋朝
    • B. 唐朝
    • C. 隋唐交替
    • D. 清代
  2. “臣虽似诈其实忠”意指什么?

    • A. 真实的忠诚
    • B. 表面虚伪
    • C. 忠臣的困境
    • D. 以上皆是
  3. 诗中提到的“百金”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奢华
    • B. 财富
    • C. 贪婪
    • D. 贫穷

答案:

  1. C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历史背景下的忠诚与沉痛,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 白居易《琵琶行》:通过音乐与情感,揭示人间的离合与忠诚的脆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印老索钝庵诗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墨戏二首·兰 正月十二日至邵州十三日夜暴雨滂沱 将次叶城道中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 游秦岩 题画 梦中送僧觉而忘第三联戏足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丹心赤忱 恍若隔世 大字旁的字 赵石 轻财重义 称名道姓 口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童装 三拳两脚 辵字旁的字 蝇声蛙噪 包含亡的词语有哪些 艮字旁的字 斑白 优游自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