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竹枝词十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2 12:09:57

诗句

居庸山前涧水多,白榆林下石坡陀。

后来才度枪竿岭,前车昨日到滦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9:57

原文展示:

居庸山前涧水多,白榆林下石坡陀。
后来才度枪竿岭,前车昨日到滦河。

白话文翻译:

在居庸山前,山涧的水流潺潺,白榆树下,石砾的坡地上杂乱无序。后来我们才越过了枪竿岭,前一天的车队已经到达滦河。

注释:

  • 居庸山:位于北京与河北交界处,历史上是重要的军事关隘。
  • 涧水:指山涧中的水流,多指清澈的水源。
  • 白榆:一种树木,生长在北方,象征着坚韧。
  • 枪竿岭:地名,可能是旅途中的一个山岭。
  • 滦河:河北省的一条河流,流域广泛,是重要的水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士熙,元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北方山水的壮丽与灵动,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竹枝词十首》是王士熙在旅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在行旅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活的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竹枝词》通过简练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居庸山前的自然景色与旅途的艰辛。开头的“居庸山前涧水多”,展现出山涧水流的清澈与丰盈,暗示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接下来的“白榆林下石坡陀”,则用“白榆”与“石坡”构建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给人以静谧和安宁之感。

而后半部分“后来才度枪竿岭,前车昨日到滦河”,则转向旅途的艰辛与时间的流逝。“枪竿岭”的越过象征着旅途的挑战,而“前车昨日到滦河”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推移与人生的无常。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壮美,也揭示了生命旅途中的波折与坚持。

全诗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融入了对旅途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旅程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充满了哲理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居庸山前涧水多:描述了居庸山前潺潺流水的景象,生动表现了自然的生机。
  2. 白榆林下石坡陀:描绘了白榆树下的石坡,形成了一种宁静的环境。
  3. 后来才度枪竿岭:表达了在旅途中的艰难,越过枪竿岭并不容易。
  4. 前车昨日到滦河:提到前方的车队已经到达目的地,带出时间流逝的感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涧水多”与“石坡陀”,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身处的环境联系起来,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意象:山水、白榆、石坡等意象,构建了自然美景与人生感悟的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与旅途的体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旅程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生命运的密切联系。

意象分析:

  • 居庸山:象征着险峻与挑战。
  • 涧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清新。
  • 白榆:象征着坚韧与生命的延续。
  • 枪竿岭:象征着旅途的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居庸山前的水流如何? A. 清澈
    B. 汹涌
    C. 淡薄
    D. 干涸

  2. 诗中提到的“白榆”下有什么? A. 江河
    B. 石坡
    C. 草地
    D. 山峰

  3. 前车昨日到达的是哪个地方? A. 居庸山
    B. 枪竿岭
    C. 滦河
    D. 白榆林

答案:

  1. A. 清澈
  2. B. 石坡
  3. C. 滦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在山水诗中,王士熙与李白有着相似的风格,但李白的诗歌更为奔放,更多体现个体的豪情壮志,而王士熙则更多关注自然与人生活的细腻联系,展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两者在意象运用上也有所不同,王士熙的山水意象更为具体和细腻,而李白则倾向于宏大的自然场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造微上人归淮南觐兄 送友人归汉阳 送李廓侍御赴剑南 送于中丞入回鹘 送信州卢员外兼寄薛员外 天河阁到啼猿阁即事 姚岩寺路怀友(一作桃岩怀贾岛) 舒州酬别侍御 寄太白无能禅师 题觉真上人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歺字旁的字 花花哨哨 享帚自珍 厂字头的字 余丽 铁网珊瑚 巨棓 文字旁的字 词级 閠字旁的字 寻奇探幽 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从风而靡 王字旁的字 包含爽的词语有哪些 王门 西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