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2:41
那时豆蔻,偶绾青丝临玉甃。
影自孤单,清泚犹增两颊寒。
闲愁怎了,春未折枝秋便老。
君恁无情,忍听荼靡落地声。
那时正是豆蔻年华,偶尔将青丝挽起,依偎在玉石上的台阶。
影子独自孤单,清澈的溪水更加衬托出我两颊的寒意。
闲愁该如何解脱,春天还未折下枝头的花朵,秋天便已老去。
你实在无情,怎忍心去听那荼靡花落地的声音。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某个典故,但“豆蔻”、“荼靡”等意象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豆蔻年华”常用来形容少女的青春,而“荼靡”则常象征着繁华背后的凋零与无奈。这种对比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作者介绍:崔荣江,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擅长描绘情感纠葛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当代,反映了当代人对爱情与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对青春的怀念与对无情的怨恨。
《减字木兰花 其十一 埋怨》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青春和爱情的感慨。开头“那时豆蔻,偶绾青丝临玉甃”,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年轻女子在青春岁月中,轻松优雅地整理自己头发的画面,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然而,紧接着“影自孤单,清泚犹增两颊寒”,则让人感受到青春的孤独与寒意。诗人的情感在这里悄然转变,从对青春的愉悦转向一种深沉的忧伤。
“闲愁怎了,春未折枝秋便老”,这句通过对比春与秋的变换,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焦虑。青春还未尽情绽放,秋天便已悄然来临,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短暂与稍纵即逝。而最后一句“君恁无情,忍听荼靡落地声”,则是诗人对对方无情的控诉,借助荼靡花落的声音,表达了对爱情破灭的痛苦。
整首诗充满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爱情的失落,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词测试:
“豆蔻”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历史
B. 青春
C. 悲伤
答案:B
“闲愁”指的是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愤怒
答案:B
诗中“清泚”是指什么?
A. 酒
B. 清水
C. 书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