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6:50
沁园春
作者: 吕渭老 〔宋代〕
复把元宵,等闲过了,算来告谁。整二年三岁,尊前笑处,知他陪了,多少歌诗。岂信如今,不成些事,还是无聊空皱眉。争知道,冤家误我,日许多时。心儿。转更痴迷。又疑道清明得共伊。但自家晚夜,多方遣免,不须烦恼,雨月为期。用破身心,博些欢爱,有后不成人便知。从来是,这风流伴侣,有分双飞。
这首诗表达了对往昔欢乐的回忆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元宵节再一次过去,时间似乎在无声中流逝,过了两年三岁,举杯欢笑的时光似乎在提醒着我曾经的歌唱和诗歌。如今却不再有这样的事情,空余的时间让我感到无聊,忍不住皱起眉头。谁能知道,是冤家让我误了时间。心情愈加痴迷,又疑惑在清明时节能否再与她相会。其实自己夜晚的思念,似乎不必再烦恼,雨月之间的约定终究会来。拼尽心力去追求欢爱,若有所成却又无分于她。从来都是这样的风流伴侣,注定是双双飞舞的命运。
吕渭老(约 1045-1118),字子云,号止水,宋代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富有哲理。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纠葛之中,诗人通过对节日的回忆,表达对失去时光的惋惜和对爱情的渴望。
吕渭老的《沁园春》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开头提到的“元宵”,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象征,更是欢聚时刻的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感受到欢乐已经离自己远去,留下的只是对往昔的回忆和现实的无奈。
诗中的“冤家”表明了情感中的误解与困扰,既是对爱情的反思,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无奈。诗人在对比过去与现在时,流露出一种失落感,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尽管心中充满了疑虑和迷茫。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爱与时光的思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吕渭老让读者感受到那种在时间与爱情之间的挣扎与反思。
复把元宵,等闲过了,算来告谁。
整二年三岁,尊前笑处,知他陪了,多少歌诗。
岂信如今,不成些事,还是无聊空皱眉。
争知道,冤家误我,日许多时。
心儿。转更痴迷。
又疑道清明得共伊。
但自家晚夜,多方遣免,不须烦恼,雨月为期。
用破身心,博些欢爱,有后不成人便知。
从来是,这风流伴侣,有分双飞。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时间与爱情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元宵”指的是哪个节日?
诗中的“冤家”主要是指什么?
诗人对清明节的期待表现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