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0:18
齐天乐·人日前夕访杜甫草堂
作者: 刘永平
野梅争吐寒江外,吟庐雾开清晓。
花径通幽,虹桥引渡,难涤古今愁抱。
残灯半槁。想去国衣冠,浣溪鳞爪。
触目凄凉,恨无香篆案边绕。
低回苔院记省,更逢人前夕,寻春先到。
梦惯家山,身犹寄旅,雁过南天多少。
扬鞭侧帽。看漫卷诗书,冶情渔钓。
陌上花开,盼侬归去早。
在寒冷的江面上,野梅相继绽放,吟咏的庐舍在雾中显露出晨曦。
花径通向幽静之处,虹桥引导着渡口,古今愁苦难以洗净。
灯光微弱,想起故国的衣冠,浣洗溪水中的鱼鳞。
眼前一片凄凉,恨不能在案边点燃香篆。
在苔藓覆盖的院子里回忆往事,更在这人日前夕,早早寻春的到来。
梦中常回家乡,身却寄身他乡,雁阵飞过南天,不知多少。
扬起马鞭,侧着帽子,看漫卷的诗书,陶醉于渔钓的乐趣。
田间小路上的花开了,盼望你早日归来。
作者介绍:刘永平,近代诗人,擅长古诗词,作品多受传统文化影响,情感细腻,常表达对故国、故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人日前夕,诗人前往杜甫草堂,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的孤独,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故土的思恋。
这首《齐天乐·人日前夕访杜甫草堂》以杜甫草堂为背景,情感深邃而细腻。诗中描绘了寒江外梅花盛开的景象,通过“争吐”一词,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诗人在草堂的吟庐中,感受到古今愁苦的交织,仿佛历史的重担压在心头。
“残灯半槁”描绘了寂静的夜晚,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与无奈,尤其是“恨无香篆案边绕”传达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
接下来的“低回苔院记省”,描绘了诗人对过往的沉思,借助“人前夕”的时间背景,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期待。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上真实动人,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情的感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深邃,意境悠远。
诗词测试:
诗中“野梅争吐”意指什么?
“扬鞭侧帽”中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香篆”主要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