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浪淘沙 送宁远县壮丁出征》

时间: 2025-04-27 15:08:55

诗句

举国痛神京。

烽火频惊。

男儿奋起请缨行。

箪食壶浆争犒赠,珍重前程。

激荡战云横。

忠勇威名。

三军浩浩汉家英。

扫尽狂倭收国土,伫看回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8:55

原文展示:

浪淘沙 送宁远县壮丁出征
作者: 陈逸云

举国痛神京。烽火频惊。男儿奋起请缨行。
箪食壶浆争犒赠,珍重前程。
激荡战云横。忠勇威名。三军浩浩汉家英。
扫尽狂倭收国土,伫看回旌。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整个国家都在为京城的痛苦而哀伤,战火频繁地惊动着人们。年轻的男子们纷纷请缨出征。大家争相用食物和饮水来犒赏他们,希望他们在前方的征途上珍重自己。
战云翻滚,忠勇之士名声显赫,三军浩浩荡荡,都是汉家的英勇之士。要将那些狂妄的倭贼一扫而尽,期待着看到归来的旌旗。

注释:

字词注释:

  • 举国: 整个国家。
  • : 悲痛,感到痛苦。
  • 请缨: 请求出征,缨是帽子的带子,代指军人。
  • 箪食壶浆: 用食物和水来犒赏。
  • 激荡: 波动、翻滚。
  • 狂倭: 指侵略的倭贼。
  • 回旌: 归来的旗帜,象征胜利。

典故解析:

  • 烽火: 指战乱,烽火连天是古代战争信号。
  • 汉家英: 指汉民族的英勇之士,强调民族自豪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逸云,近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常以激昂的情绪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与热爱。他的诗风豪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战乱时期,宁远县的壮丁即将出征,诗人以此表达对出征者的激励与祝福,反映了民族危机下的团结与勇敢。

诗歌鉴赏:

《浪淘沙 送宁远县壮丁出征》是一首充满激情和鼓舞人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出征者的勇气与决心。开篇即以“举国痛神京”点明国难,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表现出人民对国家安危的忧虑。接着,诗人描绘出壮丁们请缨出征的场景,展现出年轻人热血沸腾、慷慨赴战的壮志豪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激荡战云横”、“三军浩浩汉家英”等句子,塑造出一个勇猛的战斗场面,流露出对胜利的期待和对英勇士兵的赞美。最后一句“伫看回旌”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期待胜利归来的场景,象征着希望和团圆。整首诗在激昂的情绪中,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展示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壮丁们的殷切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举国痛神京: 整个国家因京城的苦难而感到悲痛,表达了国难当前的沉重情感。
  • 烽火频惊: 战火频繁,民众受到惊扰,进一步加深了国难的氛围。
  • 男儿奋起请缨行: 英雄豪杰纷纷请缨,象征着年轻一代的勇敢与担当。
  • 箪食壶浆争犒赠,珍重前程: 人们用食物和水来犒劳出征者,体现了对他们的关心与祝福。
  • 激荡战云横: 战事紧张,战云翻滚,象征着即将到来的激烈战斗。
  • 忠勇威名: 忠诚勇敢的人们威名远扬,展现出民族的英勇精神。
  • 三军浩浩汉家英: 三军浩浩荡荡,都是汉族的英勇之士,体现了民族团结。
  • 扫尽狂倭收国土: 期待将侵略者一网打尽,收复失地,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 伫看回旌: 期待胜利归来的旌旗,象征着胜利与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箪食壶浆争犒赠,珍重前程”。
  • 夸张: “激荡战云横”中夸张了战事的紧迫感。
  • 排比: 通过排比句式增强诗的气势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激昂的情绪表达了对出征壮丁的激励与祝福,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感,强调了民族团结与英勇奋斗的重要性,彰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烽火: 象征战争与动荡,表达人们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 男儿: 代表年轻勇士,象征着希望与力量。
  • 忠勇: 体现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强调忠诚与勇敢的品质。
  • 回旌: 代表胜利归来的希望,象征着团圆与光明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举国痛神京”中的“痛”字指的是: A. 疼痛
    B. 悲痛
    C. 高兴
    D. 快乐

  2. “激荡战云横”中的“激荡”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平静
    B. 紧张
    C. 欢乐
    D. 安逸

  3. 诗中提到的“狂倭”指的是: A. 勇士
    B. 侵略者
    C. 和平使者
    D. 商人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逸云的《浪淘沙》更侧重于描绘战斗中的壮士精神,而李白则强调了个人的豪情与饮酒作乐的洒脱。两者虽有不同侧重点,但都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烈追求与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近现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查询

舟泊半山 雨宿青县 晚霁 春日 题肤功雅奏图 重过墨水湖访刘响山 舟中九日 北堂 其二 北堂 北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门字框的字 打出王牌 巾字旁的字 惊弦之鸟 邪辞 鱼目混珎 足字旁的字 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铰链 豕字旁的字 返销 亅字旁的字 朱雀玄武 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彻兵 雪后始知松柏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