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8:55
浪淘沙 送宁远县壮丁出征
作者: 陈逸云
举国痛神京。烽火频惊。男儿奋起请缨行。
箪食壶浆争犒赠,珍重前程。
激荡战云横。忠勇威名。三军浩浩汉家英。
扫尽狂倭收国土,伫看回旌。
全诗翻译:
整个国家都在为京城的痛苦而哀伤,战火频繁地惊动着人们。年轻的男子们纷纷请缨出征。大家争相用食物和饮水来犒赏他们,希望他们在前方的征途上珍重自己。
战云翻滚,忠勇之士名声显赫,三军浩浩荡荡,都是汉家的英勇之士。要将那些狂妄的倭贼一扫而尽,期待着看到归来的旌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逸云,近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常以激昂的情绪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与热爱。他的诗风豪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战乱时期,宁远县的壮丁即将出征,诗人以此表达对出征者的激励与祝福,反映了民族危机下的团结与勇敢。
《浪淘沙 送宁远县壮丁出征》是一首充满激情和鼓舞人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出征者的勇气与决心。开篇即以“举国痛神京”点明国难,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表现出人民对国家安危的忧虑。接着,诗人描绘出壮丁们请缨出征的场景,展现出年轻人热血沸腾、慷慨赴战的壮志豪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激荡战云横”、“三军浩浩汉家英”等句子,塑造出一个勇猛的战斗场面,流露出对胜利的期待和对英勇士兵的赞美。最后一句“伫看回旌”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期待胜利归来的场景,象征着希望和团圆。整首诗在激昂的情绪中,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展示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壮丁们的殷切期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以激昂的情绪表达了对出征壮丁的激励与祝福,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感,强调了民族团结与英勇奋斗的重要性,彰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举国痛神京”中的“痛”字指的是:
A. 疼痛
B. 悲痛
C. 高兴
D. 快乐
“激荡战云横”中的“激荡”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平静
B. 紧张
C. 欢乐
D. 安逸
诗中提到的“狂倭”指的是:
A. 勇士
B. 侵略者
C. 和平使者
D. 商人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逸云的《浪淘沙》更侧重于描绘战斗中的壮士精神,而李白则强调了个人的豪情与饮酒作乐的洒脱。两者虽有不同侧重点,但都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烈追求与对民族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