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5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51:30
子陵江海客,本非沮溺伦。
仁义立奇论,岂果忘吾民?
狂奴作故态,飘然归富春。
客星犯帝座,太史奏天文。
故人信符谶,三分等浮云。
这首诗的意思是:子陵(指隐士)这个江海的客人,并不是沮丧失意的人。仁义之道立下了奇特的论述,怎么可能真的忘记我的百姓呢?那些狂妄的奴才重蹈覆辙,飘然归向富春。客星侵犯了帝王的宝座,太史(天文官)奏报了天文异象。老朋友对符咒的信任,如同三分之一的浮云。
杨维桢,元代诗人,字维桢,号天池。以词清丽著称,诗风独特,常以身世之感、时局之忧写作。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政治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和时局的观察,抒发他对社会的关注与对百姓命运的关怀。
这首诗以子陵这一隐士形象开篇,展示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诗中通过对仁义的强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道德伦理的追求。狂奴重蹈覆辙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统治者的不作为与无能。客星的出现则象征着国家的危机,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整个诗歌层层递进,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懑与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渗透着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子陵”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朋友
B. 隐士
C. 统治者
D. 旅行者
“狂奴作故态”中的“故态”指的是什么?
A. 过去的行为
B. 旧的地方
C. 以前的朋友
D. 统治者的态度
诗中提到的“客星”是指?
A. 一种植物
B. 不祥之物
C. 一位旅行者
D. 一种动物
可以将杨维桢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进行对比,前者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与忧虑,后者则强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隐逸的追求,虽然主题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