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6:49
将军三军共甘苦,将军之度吞百川。楼兰矫制嗤介子,定远破虏铭燕然。相君劝酒春如海,壮士吹笳秋满天。谤书不解惑明主,将军努力安三边。
将军与三军同甘共苦,他的胸怀可以容纳百川。楼兰的强敌被斥责为小人,定远的胜利铭刻在燕然山上。朋友劝我饮酒,春天如同大海般广阔,壮士吹响号角,秋天的天空充满豪情。那些谤书不能动摇明主的决策,将军要努力保卫边疆。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诗人、书法家,字士奇,号天池,浙江人。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及战争场景,对历史和军事有深刻的理解。
本诗创作于丙申年(即公元1396年),当时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民族矛盾激化,国家安全形势严峻。诗人通过描写将军的壮志和豪情,表达了对国家和边疆安定的渴望。
这首诗以豪放的气势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将军的英勇与宽广胸怀。开篇将将军与三军的关系比作甘苦相共,体现了将军的责任感和对士兵的关怀。接着通过楼兰的比喻,展现了外敌的强盛与将军的艰难处境,而“吞百川”则加强了将军的气度与胸怀。诗中提到的劝酒与壮士吹笳,构成了春秋交替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豪情万丈的氛围。最后,面对谤书的困扰,诗人强调了明主的智慧与将军的责任,传达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整首诗以将军的形象为主线,交织着友情与壮志,展现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担忧,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围绕将军的责任与豪情,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与对明主决策的支持,体现了士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将军与三军的关系是?
A. 互不相关
B. 同甘共苦
C. 对立关系
答案:B
“吞百川”形容的是将军的什么特质?
A. 勇敢
B. 胸怀宽广
C. 聪明
答案:B
诗中提到的“谤书”指的是什么?
A. 好书
B. 诽谤的文章
C. 诗歌
答案:B
可以将杨维桢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探讨两位诗人在面临国家动荡时的不同情感表达与历史视角。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及其背景、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