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2:16
韶光总被风吹去。
又是清明雨。
雨馀骑马觅残春,
剩折一枝红艳衬梨云。
屏山曲护檀霞重,
何处江南梦。
起来烧烛看仍稀,
剪取生绡和泪画崔徽。
时光总是被风吹走。又到了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雨后骑马寻找那残余的春色,只剩下折下一枝红花映衬着梨花般的云朵。屏山曲折环绕,保护着檀香的浓重,哪里才有江南的梦境呢?起来点燃蜡烛,依旧显得稀疏,剪取生绡和泪水,画出崔徽的容颜。
严绳孙(约1640—1710),字子明,号孤山,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虞美人 和高澹人折花图》创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末夏初,诗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和春天的逝去,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这首《虞美人 和高澹人折花图》在细腻的情感中融入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思考。全诗以清明时节的细雨为背景,引出对春天的追忆。诗中“韶光总被风吹去”一句,直接点明了时间的无情,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短暂与易逝。接着,诗人骑马寻觅残春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游荡的身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剩折一枝红艳衬梨云”,通过简单的动作将花朵的娇艳与云的纯白相对照,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残余之美。诗中对“屏山曲护檀霞重”的描写,展现出一种静谧的山水之美,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依恋。
最后两句“起来烧烛看仍稀,剪取生绡和泪画崔徽”,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蜡烛的微光和泪水交织,象征着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美的向往。崔徽的提及不仅是对美的描绘,也让人联想到历史长河中的美好与感伤,使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歌围绕时光流逝与春天的残余展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自然景色的向往。诗人在清明时节的细雨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产生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中提到的节气是什么?
a) 春分
b) 清明
c) 立夏
诗中用什么描绘了春天的残余?
a) 一枝红艳
b) 一片绿叶
c) 一朵白花
“何处江南梦”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美食
b) 自然风光
c) 江南的美好生活
《如梦令》 vs 《虞美人》: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严绳孙的诗则更注重自然与时光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