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2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6:31
江湖漂泊久,发白不知年。
世远人何在?天空月自圆。
山河清有影,草木净无烟。
谁恤苍生苦?移忧到酒边。
在江湖上漂泊已久,头发渐白却不知过了多少年。
世间的人都远在何处?唯有天空中的月亮依然圆满。
山河清晰映影,草木宁静没有烟雾。
谁来关心苍生的苦难?只能把忧愁转移到酒边。
王冕(1287年-1359年),字仲明,号洮溪,元代著名诗人、画家。王冕一生经历了元代的变迁,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的孤独、漂泊和对社会的关怀,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作于中秋佳节,诗人借助月圆之际,抒发自己在外漂泊的孤独与对故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的忧虑。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诗人却感到人远在天涯,情感深沉。
《中秋次韵答太虚》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的诗作。开篇“江湖漂泊久,发白不知年”,通过对自身漂泊生涯的叙述,展示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接下来的“世远人何在?天空月自圆”,则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尽管月亮依旧圆满,但人们却似乎无处可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山河清有影,草木净无烟”描绘了一个宁静清新的自然环境,但这种宁静却与诗人的内心苦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一句“谁恤苍生苦?移忧到酒边”更是直接表达了对社会的关怀与无奈,尽管有美好的自然景象,但在社会的现实中,苍生的苦难无人问津,最终只能借酒浇愁。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个人的孤独感,也有对社会的深切关注,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他人命运的关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漂泊与对社会的关怀,表达了孤独与思念的复杂情感。借助中秋的圆月,诗人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心境,也引发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王冕的《中秋次韵答太虚》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爱情
B. 乡愁与孤独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B
诗中“月自圆”象征了什么?
A. 圆满与团聚
B. 孤独与思念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A
“谁恤苍生苦”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社会的关心与无奈
B. 对个人命运的抱怨
C. 对自然的感慨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