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1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5:03
四面黄茅合,南头粉堞高。
丹泉生石甃,山趾带平桥。
犬寄华亭信,蛇吞战国豪。
登临增感慨,落日在林皋。
四周的黄茅草聚合在一起,南边的粉色土堞高高耸立。
山泉从石头缝中涌出,山脚下架着一座平坦的桥。
狗在华亭里传递消息,蛇吞噬着战国时期的豪杰。
登高望远,感慨增多,落日映照在林间的水面上。
陶宗仪(约1250年-1320年),元代诗人,字子华,号浑斋。他是元代著名的文人之一,曾游历多地,作品中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游查山》写于陶宗仪游览查山时,反映了他在自然景观中产生的感慨与思考。元代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借景抒怀,陶宗仪的作品常带有哲理性,透过自然景观反映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游查山》展现了陶宗仪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诗的开头“四面黄茅合,南头粉堞高”,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黄茅的野性与粉堞的人工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接下来的“丹泉生石甃,山趾带平桥”则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清泉流淌与桥梁的修建相辅相成,体现出诗人对山水环境的热爱与赞美。
后半部分“犬寄华亭信,蛇吞战国豪”则转向对历史的思考,狗与蛇分别象征着平凡与伟大,传递出一种对历史人物与社会变迁的感慨。最后一句“登临增感慨,落日在林皋”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落日的余晖映照在山水间,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变迁,表达了对人世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游览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历史的沉重,反映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诗中描述的自然环境主要使用了哪些意象?
A. 黄茅、丹泉
B. 城市、车马
C. 人物、历史
“犬寄华亭信”中的犬象征什么?
A. 历史人物
B. 自然环境
C. 信息与沟通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自然的热爱
C. 对战争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