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还三嵎先寄舍弟》

时间: 2025-07-27 10:43:54

诗句

客宦乘流同木偶,入村随俗自猴冠。

鴒飞原上正相应,豆泣釜中当少宽。

貂阙长忧狗尾续,客来应借凤毛看。

陇西衣钵传无尽,熟看群儿现宰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0:43:54

原文展示:

还三嵎先寄舍弟
作者: 李新〔宋代〕

客宦乘流同木偶,
入村随俗自猴冠。
鴒飞原上正相应,
豆泣釜中当少宽。
貂阙长忧狗尾续,
客来应借凤毛看。
陇西衣钵传无尽,
熟看群儿现宰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客居他乡的官员的生活状态,他像木偶一样随波逐流,接受当地的风俗;在村中生活,他的行为如同猴子一样滑稽。鸟儿在高原上自由飞翔,而锅里的豆子却因缺水而哭泣。长久以来对前途的忧虑如同狗尾巴一样难以摆脱,客人来到时希望借用凤毛来装点自己。陇西的衣钵(指文化、技艺的传承)没有尽头,熟悉的人们在看着群儿们变成了宰官。

注释:

  • 客宦:指在外做官的人,通常是客居他乡的意思。
  • 木偶:比喻他人操控,自己没有主见。
  • 猴冠:形容人的行为滑稽可笑。
  • :指一种小鸟,象征自由。
  • 豆泣:指锅里的豆子因缺水而哭泣,形象地表达悲苦。
  • 貂阙:指高贵的地位,忧虑殷切。
  • 凤毛:象征珍贵的东西。
  • 陇西:指陇西地区,代表着文化和技艺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新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他客居他乡的时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比喻与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身处异乡的官员的内心挣扎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开篇以“客宦乘流同木偶”引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力感,仿佛身不由己,任人摆布。接着通过“入村随俗自猴冠”进一步揭示了在异乡生活中不得不迎合当地人情风俗的无奈。

“鴒飞原上正相应”表现了一种自由与自然的向往,而“豆泣釜中当少宽”则巧妙地将锅中的豆子与自己的处境相联系,表达了内心的苦闷与不安。后面的“貂阙长忧狗尾续”则是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身份的焦虑,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度思考。

整首诗以“陇西衣钵传无尽”收尾,似乎在传达一种希望:尽管身在异乡,但文化的传承与人情的温暖是永恒的。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客宦乘流同木偶”:描绘了官员如同木偶被他人操控,失去了自主性。
    • “入村随俗自猴冠”:表现出在外生活的无奈,迎合当地风俗。
    • “鴒飞原上正相应”:象征自由的向往,与现实的对比。
    • “豆泣釜中当少宽”:表达内心的苦闷。
    • “貂阙长忧狗尾续”:忧虑未来的无尽,难以摆脱的生存压力。
    • “客来应借凤毛看”:借用他人的成功与光辉,反映自我价值的迷失。
    • “陇西衣钵传无尽”:文化的延续与传承,给予诗人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木偶”、“猴冠”,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无奈和滑稽。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与生活的无奈,表达了对自由和归属感的渴望,同时也传达了文化传承的希望。

意象分析:

  • 木偶:象征无自主的生活状态。
  • 猴冠:表现滑稽与无奈。
  • :象征自由。
  • 豆泣:象征内心的痛苦与无助。
  • 凤毛:象征希望与珍贵的事物。
  • 陇西:象征文化与传统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客宦乘流同木偶”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活的自由
    B. 生活的无奈
    C. 文化的传承

  2. “豆泣釜中当少宽”中“豆泣”暗指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内心的苦闷
    C. 情感的交流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李新的《还三嵎先寄舍弟》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李新的诗更倾向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文化的继承,而杜甫的诗则倾向于对家庭团圆的渴望与对时局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一剪梅 春雪 一剪梅 夏日湖上忆兰仙亡妹,兰仙号湘娥 一剪梅 暮春 一剪梅 客中新雪 一剪梅 水仙 一剪梅 春晚,太清宫花下作 一剪梅 一剪梅 下山 一剪梅 述怀赠柳先生 一剪梅 述怀赠程老先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辰字旁的字 蚓窍蝇鸣 科发 暗昧之事 良宵美景 鬥字旁的字 打理 隼集陈庭 歺字旁的字 卿署 鬼迷心窍 走穴 豸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仁义礼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