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1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18:03
丰必强母郭氏挽辞
作者: 史浩 〔宋代〕
汾阳遗泽渺千春,
来配名家德有邻。
蟾窟初看攀桂子,
萱堂忽失断机人。
秀眉影属霜缣净,
斜日风开丹旐新。
锦轴已闻生命诰,
赠黄从此踵松筠。
这首诗表达了对丰必强母亲郭氏的悼念。汾阳的遗泽在春天变得渺小而无影,郭氏配得上名门世家的德行。仿佛在月亮的洞窟中初次看到桂花,萱堂之中却失去了织布的人。她那秀丽的眉影如霜缣般洁净,斜阳微风中旗帜飘扬,显得格外新鲜。锦绣的卷轴上已经听闻了生命的诰命,从此赠与黄昏,仿佛走向松竹之间。
史浩(约1040-1110),字子乔,号白云,山西汾阳人。宋代著名的诗人,擅长词曲,具有清新隽永的风格,尤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
这首诗作于丰必强母亲郭氏去世之际,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与哀痛,同时也对亲情的深刻反思。
《丰必强母郭氏挽辞》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对母亲的无尽怀念。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对逝去亲人的无限缅怀,汾阳的遗泽虽渺小,但却蕴含了丰厚的文化传承。蟾窟隐喻着月亮的美好愿景,然而萱堂的失去则让人感到悲痛。诗人在清晨的微风中,既感受到生的喜悦,又体会到死的无常,恰如斜阳与新旗的交融。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表现出一种哀伤而美好的情感,似乎在呼唤母亲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息,给予后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歌通过对母亲的深情追忆,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及对亲情的珍视。整体情感基调既有哀伤,又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诗中“汾阳遗泽渺千春”意指什么?
A. 汾阳的文化影响深远
B. 汾阳的文化影响逐渐消失
C. 汾阳的春天美丽
D. 汾阳的历史悠久
“萱堂忽失断机人”中的“断机人”指的是什么?
A. 织布的女性
B. 失去亲人的人
C. 失去技艺的人
D. 失去希望的人
诗中提到的“锦轴”象征什么?
A. 物质财富
B. 文化传承
C. 生命的短暂
D. 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