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5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55:10
《留题仙都观》
山前江水流浩浩,
山上苍苍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纷纷,
古今换易如秋草。
空山楼观何峥嵘,
真人王远阴长生。
飞符御气朝百灵,
悟道不复诵黄庭。
龙车虎驾来下迎,
去如旋风抟紫清。
真人厌世不回顾,
世间生死如朝暮。
学仙度世岂无人,
餐霞绝粒长辛苦。
安得独従逍遥君,
泠然乘风驾浮云,
超世无有我独行。
在山前江水浩浩地流动,山上苍苍的松柏已显得古老。舟中行客纷纷而去,古今更替如同秋天的草一样容易。空山中的楼观是多么雄伟,真人王远追求长生的道理深奥无比。飞符驾驭着气息朝向百灵,悟道之后再也不诵读《黄庭经》。龙车和虎驾来迎接,去得就像旋风卷起紫色的清气。真人厌倦了世俗生活不再回顾,世间的生死就如同朝夕的变化。学习成仙度世难道就没有人吗?吃霞光而不食五谷却是长久的辛苦。如何才能独自追随那逍遥的君子,冷静地乘风驾驭浮云,超脱世俗而我独自行走。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情,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谪期间,他在流亡生涯中,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逍遥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道教思想的认同与追求。
《留题仙都观》是一首表现苏轼对仙道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的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道教典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自由、超脱的追求。开头通过江水和松柏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浩瀚而又宁静的氛围,反映了自然的恒久与人事的变迁。接着,诗人引入“真人”这一形象,象征着追求长生与超脱的理想,表达了对道教思想的向往。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龙车虎驾”的意象,展现了理想化的神仙生活,而“真人厌世不回顾”则直接表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反感。最后,诗人以对逍遥生活的渴望收尾,展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对道教思想的探讨,表达了苏轼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体现了他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山前江水流浩浩”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真人王远阴长生”中的“真人”指的是?
诗中表现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