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6:1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6:16:44
题大龙湫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晓行苍壁中,穷处仍高崖。
白龙三百丈,欲下层颠来。
映日洒飞雨,绕山行怒雷。
潭影纳浩荡,云气扶崔嵬。
小儒叹造化,办此何雄哉。
亦知天下绝,尊者所徘徊。
三生清净愿,俗缘故难开。
践胜吾岂敢,稽首傥兴哀。
在清晨我行走于苍翠的山壁之间,走到尽头依旧是高耸的崖壁。
白色的瀑布如龙般直下三百丈,仿佛要从山顶倾泻而下。
阳光映照,飞溅的水珠如雨般洒落,雷声在山间回响。
潭水的倒影浩浩荡荡,云气缭绕着高耸的山峦。
小儒子感叹造物的奇妙,何等雄伟壮丽呀!
我也知道世间绝美之境,常常是尊者所流连忘返之地。
我心中向往的清净愿望,在世俗的牵绊下难以实现。
我怎敢轻言胜利,唯有低头叩首,或许能感受到一丝哀愁。
陈与义,字季常,号庐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以豪放、奔放著称。在诗作中,他常常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题大龙湫》创作于诗人游览大龙湫(大龙瀑布)时,身临其境的自然景象激发了他的灵感,借景抒怀,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题大龙湫》以其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而著称。诗中描绘了大龙湫的壮观景象,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苍翠的山壁和飞流而下的瀑布之中。开篇“晓行苍壁中,穷处仍高崖”,不仅描绘出早晨的宁静,也隐含了探索与追求的精神。
接下来的“白龙三百丈,欲下层颠来”,生动形象地将瀑布比作巨龙,突显了自然的力量与气势。诗中“映日洒飞雨,绕山行怒雷”,通过光影与声音的对比,传达出自然景色的动态之美,而“潭影纳浩荡,云气扶崔嵬”则表现了山水的广阔与包容。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哲理思考,“小儒叹造化,办此何雄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造化的赞叹与人类渺小的自省。最后几句强调了内心的追求与现实的挣扎,反映出一种清净而难以实现的愿望,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大龙湫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赞叹,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深思与对理想的无奈追求。诗歌的情感基调在于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世间烦扰的感慨。
“白龙”在诗中比喻什么?
A. 太阳
B. 瀑布
C. 河流
D. 云
诗中“小儒叹造化”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赞叹
C. 失落
D. 幸福
诗人对“清净愿”的态度是?
A. 轻视
B. 向往
C. 绝望
D. 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