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2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4:05
月下独行桥上
作者: 陆游 〔宋代〕
新秋未再旬,月露已浩然。
放翁一幅巾,与影俱翩翩。
飞桥挂澄溪,幽窦鸣细泉。
开岁才俯仰,已近摇落天。
殊方久滞留,感此岁月迁。
归来看青灯,悄怆不得眠。
在这个新秋的时节还未过十天,明亮的月光和露水已是如此浩荡。放翁我只用一条布巾,和我的影子一起轻盈地舞动。飞桥横跨清澈的溪水,幽静的山谷中传来细细的泉水声。新的一年刚刚开始,便已接近飘落的秋天。久留在这异乡,感叹岁月的迁移。归来时看到青灯,心中忧愁,无法入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的诗歌不仅在情感上真挚深刻,而且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陆游一生多次参与政治,但屡遭贬谪,他的创作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值南宋时期,国家处于动荡和危机之中。诗人身处异乡,心中常常思念故土,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愈发强烈。诗中表现了他对人生无常、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月下独行桥上》是一首抒情诗,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独自走在桥上的情景。诗歌开篇通过“新秋未再旬,月露已浩然”两句,设定了时间和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感伤。接下来的“放翁一幅巾,与影俱翩翩”则描绘了诗人一幅布巾的飘动,象征着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内心的轻盈。
诗中的“飞桥挂澄溪,幽窦鸣细泉”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反衬自己的孤独与思索。“开岁才俯仰,已近摇落天”则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使得他愈发感到无奈。
最后两句“归来看青灯,悄怆不得眠”表达了回归后的孤独与失落,青灯的昏暗不仅象征着孤独的夜晚,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愁苦。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时间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月下独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孤独的哲学思考,以及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放翁”指的是谁?
A. 李白
B. 陆游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青灯”象征着什么?
A. 光明
B. 孤独与愁苦
C. 希望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什么感受?
A. 感激
B. 无奈与感慨
C. 忘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陆游的《月下独行桥上》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涉及月光和孤独的主题,但李白的诗更显沉静和思乡之情,而陆游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岁月变迁的感慨与哲学思考。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陆游的《月下独行桥上》,并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