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3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6:35:41
袅袅城笳咽,荧荧渔火青。
霜凋两岸柳,水浸一天星。
静看船归浦,遥闻雁落汀。
倚阑幽兴极,不敢恨飘零。
城外传来悠扬的笳声,渔火在水面上闪烁。
霜冻使两岸的柳树凋零,水中映出了天上的星星。
我静静地看着船只驶回港口,远处隐约听到大雁落在滩涂上。
我倚着栏杆,心绪极为幽静,却不忍心去怨恨那飘零的景象。
本诗中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描绘的景象和意境,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老杜,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尤其是在经历了国家沦陷的背景下,作品常带有悲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游晚年,他常常在城西眺望,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思考。
《城西晚眺》是一首描绘夜晚景色的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陆游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全诗的意境清幽,情感深邃。在第一句中,轻柔的笳声与闪烁的渔火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霜冻使柳树凋零的意象,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衰败。而“水浸一天星”则借水面的反射,表现出天与地之间的某种联系,既有美感,又让人感受到孤独。
最后,诗人在栏杆边静看船只归来,听远处的大雁落下,似乎在享受这一刻的宁静,却又不敢去怨恨那飘零的花瓣,表现了他的一种淡然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渗透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深邃的哲理和宽广的胸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水浸一天星”形象地展示了水面映照的美丽景象;“霜凋两岸柳”则通过拟人的手法,使柳树的凋零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表现了一种淡泊与宁静的心态。
诗词测试:
诗中“袅袅城笳咽”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诗中提到的“霜凋两岸柳”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不敢恨飘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