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0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06:43
原文展示:
不寐真无赖,愁来欲满衾。
一寒秋更艾,三叹夜何深。
斗鼠穷攀几,孤鸱饿啸林。
窗前有落月,照我十年心。
白话文翻译:
我失眠真是无奈,愁绪满怀欲填被褥。
在这个寒冷的秋天,我更想用艾草驱寒,
不由得叹息,夜是多么深沉。
斗鼠穷尽力气攀爬几何,孤独的鸱鸟在林中饥饿啼叫。
窗前有一轮落月,照亮了我十年的心事。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庞俊,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时期。其诗风多受传统诗词影响,兼具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失眠的夜晚,可能因生活中的烦恼与思虑而感到孤独与无奈,反映人们在情感上的挣扎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不寐》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于夜深人静时的无奈与愁苦。开篇的“真无赖”道出诗人失眠的苦楚,愁绪如潮水般涌来,朦胧的夜色与沉重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孤独的画面。接下来的描写中,通过“寒秋”和“艾”的意象,突显了季节的冷清与内心的孤寂,艾草的使用不仅有驱寒的寓意,也象征着对心中忧虑的排解。
“斗鼠穷攀几,孤鸱饿啸林”两句,通过斗鼠与孤鸱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无助的主题。斗鼠的挣扎和孤鸱的啼叫,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也映射出对人生困境的思考。结尾的“窗前有落月”则是一种反转,落月的清辉照耀了诗人的内心,虽是孤独,但也让他在情感的深渊中,找到了些许的光明与希望。
整首诗在意象上紧密相连,情感层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夜晚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失眠、孤独、愁苦等情感的深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无奈,展现了人在夜晚沉思时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艾”主要用来:
A. 驱寒
B. 装饰
C. 养生
答案:A
“斗鼠穷攀几”中的“斗鼠”象征:
A. 勇气
B. 无助
C. 快乐
答案:B
诗人通过“窗前有落月”表达了:
A. 对生活的绝望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往事的怀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