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6:49
采桑子 舟泊南康,望庐山,用钱介维韵
作者: 宋荦〔清代〕
停帆旧是兵戈地,寂寞城闉。
肠断行人。何处炊烟一缕新。
屏风九叠干霄立,翠染波纹。
多谢匡君。双剑峰高割晓云。
这首诗描绘了南康的景色和诗人心中的感慨。诗人停下船帆,回忆这里曾经是战火纷飞的地方,眼前却是一片寂静的城墙,令人感到孤独。行人心中满是离愁别绪,不知何处能见到炊烟升起的新气象。远处的庐山宛如屏风般高耸入云,山水之间波光粼粼,令人心旷神怡。诗人感谢匡君的相伴,双剑峰如同刀割般清晰,映衬出清晨的云彩。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庐山为中国著名山脉,历史上多次成为诗人描写自然景色的对象,象征着高洁和崇高。
作者介绍
宋荦,清代诗人,以词作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诗作诞生于南康,背景是诗人舟行至此,目睹自然景色,感慨自身离愁与历史变迁。
这首《采桑子》以舟泊南康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这片曾经战火纷飞土地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停泊地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首句“停帆旧是兵戈地”,不仅点明了地理位置,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接下来的“寂寞城闉”,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孤独,似乎在诉说着战后人心的惆怅。行人“肠断”,显示了离别的痛苦,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而后半部分的景象描写则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借“屏风九叠干霄立”描绘庐山的高耸,使得自然的壮丽与人事的沧桑形成强烈的对比,令人感到一种超然的宁静。尽管历史充满遗憾,眼前的自然美景依旧令人心醉,尤其是“翠染波纹”,构建出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展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的“多谢匡君”,不仅是对友人的感谢,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充分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南康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表现了人文关怀与自然美的结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首诗均描绘自然风光,但宋荦的诗更注重历史的沉重感,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与豁达。
推荐书目
通过上述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