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在荆州与张使君李居士联句》

时间: 2025-05-02 21:12:37

诗句

桥磴支吾辙。

篁路拂轻鞍。

三尹无喜色。

一适或垂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12:37

在荆州与张使君李居士联句

原文展示:

桥磴支吾辙。篁路拂轻鞍。三尹无喜色。一适或垂竿。

白话文翻译:

桥梁和石阶相互交错,车辙模糊不清。竹林小路轻拂着马鞍。三位官员面无表情,只有一位适时垂下钓竿。

注释:

字词注释:

  • 桥磴:桥和石阶。
  • 支吾:互相支撑,交错。
  • :车轮留下的痕迹。
  • 篁路:竹林小道。
  • 轻鞍:轻便的马鞍。
  • 三尹:指三位官员。
  • 无喜色:面无喜色,没有快乐的表情。
  • 垂竿:指钓鱼时放下钓竿。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荆州”是指三国时期的重要地区,张使君和李居士可能是当时的知名人物。此处的联句表达了诗人与当时风景及人事的互动,折射出对当时社会的观察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约464年-约518年),字明远,号少游,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五言诗和乐府,作品情感细腻,风格多样,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生活景象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北朝时期的荆州,正值鲍照生活动荡的年代,政治局势不稳,诗中情景描绘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冷淡、官场的沉闷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冷清的环境,桥与石阶的交错象征着生活的复杂与不易,而“无喜色”的三位官员则反映了当时政界的沉闷与无趣。与其说这是对景物的描写,不如说是对人情世故的感悟。诗中“轻鞍”与“垂竿”的描写,给人以轻松自在的感觉,似乎在呼应着诗人内心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但又被现实的沉重所压制。

整首诗在语句的对仗与节奏上也展现了鲍照的诗歌才华,读来韵律感十足,却又不失哀愁,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美。通过自然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对社会冷漠的失望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仿佛在问:在这样一个沉寂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还有多少温情可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桥磴支吾辙:描绘了桥和石阶交错的情景,隐喻生活的复杂。
  • 篁路拂轻鞍:竹林小路轻轻拂动马鞍,体现出一种悠闲的自然状态。
  • 三尹无喜色:三位官员面无表情,反映出政界的冷漠与无趣。
  • 一适或垂竿:只有一位官员适时钓鱼,暗示他对生活的某种逃避或追求闲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桥磴支吾辙”和“篁路拂轻鞍”,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象征:桥、竹路、官员等意象各具象征意义,反映出社会的状态与人情的冷暖。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人世间冷漠的感叹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自然和人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人际关系的联系与沟通。
  • 竹路:象征自然与闲适,反映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 三尹:象征官场的沉闷与冷漠。
  • 钓竿:象征追求闲适与放逐烦恼的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桥磴支吾辙”意指什么? A. 生活的简单 B. 生活的复杂
    C. 生活的美好 D. 生活的孤独

  2. “三尹无喜色”中“三尹”指的是谁? A. 三位诗人 B. 三位官员
    C. 三位农民 D. 三位商人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由的向往 B. 对生活的热爱
    C. 对社会的感叹 D.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鲍照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社会冷漠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的孤独与历史的沉重。两者在意境上虽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和情感触动却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歌研究》
  • 《鲍照诗文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水调 秦楼月 水龙吟·金陵雪后西望 一翦梅(菊酒) 八声甘州(金陵怀古) 水调歌头(寄奥屯竹庵察副留金陵约游扬州不果) 题莫状元祠 题爱云祁君号 自题望云图 登澄海楼观日出作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釆字旁的字 阐幽探赜 舍旧谋新 妆结尾的成语 签堤 力软筋疲 快当 風字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跂予望之 大字旁的字 圈牢养物 燕朝 引经据义 食字旁的字 井井有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