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迎鸿》

时间: 2025-07-26 12:15:20

诗句

八月当秋社,儿童报雁来。

稿砧相别久,莫是有书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2:15:20

原文展示:

迎鸿
八月当秋社,儿童报雁来。
稿砧相别久,莫是有书回。

白话文翻译:

在八月的秋社期间,儿童们欢快地迎接归来的大雁。虽然已经有很久没见到笔砧了,难道这意味着有什么书信要回来了?

注释:

  • 八月当秋社:指农历八月,秋季的社日,社日是农民庆祝丰收的日子。
  • 儿童报雁来:儿童们在欢呼着迎接归来的大雁,表达了对秋天来临的喜悦。
  • 稿砧:指写字或作诗的工具,象征着文学创作。
  • 相别久:形容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或使用的状态。
  • 莫是有书回:难道是有什么书信要寄回来了?表示对消息的期待。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著名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和期待。秋天是丰收和团聚的季节,而大雁的归来象征着远方朋友的音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懿淑,清代女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她的诗多描写生活琐事,情感真挚,展现了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清代,正值农耕文化和人际交往密切的时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秋天的喜悦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迎鸿》是一首描绘秋天氛围的诗,诗中通过儿童迎接大雁的场景,展现了秋天的生机与活力。大雁常被视为归来的象征,带着远方的消息,表达了对团圆和友谊的期待。诗中的“稿砧相别久”一句,透露出诗人久未创作的感慨,可能反映了生活的忙碌与对创作的渴望。

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浓厚的乡土情感,尤其是儿童的欢声笑语,给人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感觉。大雁的归来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情感的寄托,象征着人们对亲友的思念与期待。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陆懿淑展现了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让读者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八月当秋社:描绘了季节的变换,强调了时间的推移。
    • 儿童报雁来:通过儿童的动作,传达了对秋季的欢庆。
    • 稿砧相别久:表现了久未创作的感慨,暗示了内心的空虚。
    • 莫是有书回:表达了对远方消息的期待,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大雁比作书信,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拟人:儿童的欢呼声使自然景象充满生机,赋予生命。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秋天的气息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亲友的思念,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大雁:象征着远方的思念与归来,承载着亲情与友情的期待。
  • 儿童:代表着纯真与快乐,增强了秋天的欢庆氛围。
  • 稿砧:象征文学创作,表达了对艺术的渴望和对往昔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儿童报雁来”的意思是什么?

    • A. 孩子们在欢迎大雁
    • B. 孩子们在追逐大雁
    • C. 孩子们在捕捉大雁
  2. “稿砧相别久”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写作的热爱
    • B. 对久未创作的遗憾
    • C. 对自然的赞美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秋天的丰收
    • B. 亲情与思念
    • C. 儿童的快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可以将《迎鸿》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比较,分析两首诗在表达思念之情时的不同风格与情感基调。王维的诗中多了一层大气与奔放,而陆懿淑的诗则更显细腻与纯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清代女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定乾坤诗 金鸟诗 述志诗 吟剑 自君之出矣 其三 自君之出矣 其二 自君之出矣 其一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鼠雀谷之作 咏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頁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婞婞 其来有自 口字旁的字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抽薪止沸 调演 一生一死,乃见交情 瞒隐 不设城府 利途 王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捔力 包含深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贼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