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7:35
松
作者: 潘牥 〔宋代〕
柯伐移来得得长,
想渠历晋复经唐。
惯於岩畔谙风雨,
可与人间作栋梁。
松树的枝干被砍伐后移植而长得茁壮,
想必它经历过晋朝和唐朝的沧桑。
它习惯于在岩石边缘,熟悉风雨的变化,
可以成为人间的柱梁,承载重大责任。
“历晋复经唐”提及了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反映了松树的生命力与历史的长河相结合,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历史的积淀。
潘牥,字元皓,号云谷,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展现了对自然景物的深刻观察和热爱,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相对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松树的生长隐喻自己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寄托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希望。
这首诗以松树为主旨,四句简练却寓意深远。松树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不屈,诗人通过描绘松树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生命的尊重。首句“柯伐移来得得长”引入松树的生长,传达出松树在艰难环境中仍能茁壮成长的坚韧。而“想渠历晋复经唐”则将松树的生命与历史长河相结合,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接下来的“惯於岩畔谙风雨”,进一步描绘松树在岩石边缘生长,经历风雨,更加凸显其顽强的生命力,隐喻人们在困境中也应当坚守自我,迎接挑战。最后一句“可与人间作栋梁”,不仅是对松树的赞美,更是对人类精神的寄托,强调了松树的价值与意义,象征着人间所需的支柱,暗示人们应当像松树一样,成为社会的栋梁。
整首诗体现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借松树的生长象征人们在困境中应当像松树一样,坚守信念,迎接风雨,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松树的生长象征了什么?
A. 美丽
B. 坚韧
C. 脆弱
D. 毁灭
“可与人间作栋梁”中“栋梁”的含义是?
A. 美丽的装饰
B. 重要的支柱
C. 不重要的材料
D. 生活的负担
诗中提到的“历晋复经唐”是指什么?
A. 松树的成长
B. 历史的沧桑
C. 诗人的经历
D. 生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