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9:55
斯文准乾坤,作者难屈指。我从李郎游,知有徐孺子。春风杼洲前,白月太湖尾。怀哉来无期,玉唾炯在纸。去年识仲氏,何啻空谷喜。合并忽自天,倾倒见底里。维君天下土,竹箭东南美。胡不在石渠,诸公当料理。千岩今林宗,泉石助风轨。示疾不下堂,有句高八米。此老笔砚交,诚斋古元礼。毫端酒秋露,去国词愈伟。属闻都门别,回首即桑梓。独怜苕溪上,垂榻俟行李。烟波肯寻盟,归棹为君舣。
这篇文章的文采可以与天地相媲美,真正的作者难以用手指来数清。我曾跟随李郎游玩,知道有徐孺子这样的高人。春风拂过洲头,白月照耀着太湖的尽头。思念啊,何时才能归来,仿佛那晶莹的玉唾在纸上闪烁。去年我认识了仲氏,哪是空谷中那样的喜悦可比的。忽然之间,合并的天地,翻倒了我的心底。您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东南的竹箭如此美丽。为何不在石渠之畔,大家应该好好料理。如今的千岩万壑,泉石助我风行。即使生病不下堂,我的诗句依然高达八米。这位长者的笔砚交融,诚斋的古元礼。笔端流淌着酒与秋露,离开家乡的词句愈加伟大。听闻都门的分别,回首便是桑梓之地。独自怜惜苕溪之上,垂榻等待行李。烟波中你肯寻求盟约,归帆为你停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著名词人、画家。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的琐事。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促使诗人表达对乡土的思念和对朋友的关怀。诗中流露出对同道中人的赞美与敬仰,表现了他对文人交往的重视。
姜夔的这首诗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乡土的眷恋。诗的开头即以“斯文准乾坤”引入,形象地表现出文人的风范与气度。接着通过对“春风”、“白月”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使人感受到温暖与宁静。诗中提到的“徐孺子”与“李郎”,则是对当时文人雅士的敬仰,显示了诗人与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乡愁的抒发,提及“归棹为君舣”的意象,深刻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关心。姜夔在词中巧妙地使用了丰富的意象与自然景观,表现出一种优雅的文人情怀,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整首诗如同一幅生动的山水画,既有清丽的风景,也有深邃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朋友的怀念,传递出文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徐孺子”指的是谁?
“斯文准乾坤”意指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