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4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41:01
和邑宰张元若酹月亭诗四首
(李吕)
古人有大志,闻鸡非恶声。
信知酹月意,与此同条生。
古人有远大的志向,听到鸡鸣声并不觉得讨厌。
我相信,酹酒于月下的情意,和这同样的生机息息相关。
作者介绍:李吕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以抒情和描写自然景物为主,风格清新,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对人生和志向的思考之际,表达了对古人志向的钦佩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通过酹月这一动作,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开篇提到“古人有大志”,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类追求理想的恒久不变。鸡鸣作为早晨的象征,不仅是时间的标志,更是奋斗精神的体现。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古代志士的向往与敬仰,强调了志向与时间的关系。
接下来的“信知酹月意”,则转向更为个人的情感。酹酒于月下,这一古老的仪式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古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诗中得到了升华,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对比古人与今人、志向与情感的关系,引发读者对自身生活的深思。同时,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的交融,体现了李吕的诗歌风格和人生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古代志士的崇敬和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理解,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古人有大志”,指的是哪种人?
A. 志向坚定的人
B. 平庸的人
C. 无所事事的人
答案:A
“酹月”中的“月”象征什么?
A. 时间
B. 理想与情感
C. 空间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闻鸡非恶声”意味着什么?
A. 对鸡鸣的厌恶
B. 对新开始的期待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吕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在意象运用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春天的万物复苏反映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而李吕则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志向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