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 其四》

时间: 2025-04-25 05:46:24

诗句

衣裳常百结,母死儿孓立。

索米就邻炊,一日不再食。

道逢相识人,见儿有菜色。

欲赠无所将,与儿相对泣。

衰门况单丁,忍视此弱息。

吁嗟兮孤子,皇天为扶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5:46:24

原文展示:

衣裳常百结,母死儿孓立。
索米就邻炊,一日不再食。
道逢相识人,见儿有菜色。
欲赠无所将,与儿相对泣。
衰门况单丁,忍视此弱息。
吁嗟兮孤子,皇天为扶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儿的悲惨境遇。他的衣服常常破旧不堪,母亲去世后,他孤零零地生活着。为了讨口饭吃,他向邻居乞求米饭,却已经有一天没能吃到东西。路上遇到一个熟人,看到这个孩子面色憔悴,想要施舍一些东西,但却无处可给,只能对着孩子哭泣。这样的家庭本就衰败,只有一个孤儿在忍受着这种艰难的生活。哀叹吧,孤独的孩子,愿上天能给予你一些扶持。

注释:

  • 衣裳:衣服,指穿着。
  • 百结:形容衣服破旧,缝补得多,结实的地方很多。
  • 母死:母亲去世,指失去母亲的悲痛。
  • 儿孓立:儿子孤零零地站着,形容孤独无依的状态。
  • 索米:乞讨米,向邻居请求食物。
  • 道逢相识人:在路上遇到认识的人。
  • 欲赠无所将:想要施舍却没有东西可以给。
  • 衰门:衰败的家庭。
  • 单丁:只有一个孩子,指家庭的孤寂。
  • 弱息:弱小的孩子,指诗中的孤儿。
  • 皇天:上天,指命运或自然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过鸣冈,清代诗人,以其悲悯情怀和细腻的描写著称。生活在动荡的时代,目睹了社会的种种不幸,诗歌中常流露出对弱者的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过鸣冈在目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困苦时所作,表达了对孤儿的同情和对命运的无奈。清代社会动荡,民生艰难,诗人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悲惨现状。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孤儿的悲惨生活。诗的开头通过“衣裳常百结”展现了孩子生活的困窘,紧接着“母死儿孓立”将孤儿的悲哀推向高潮,失去母亲的孩子无依无靠,仿佛世上再也没有能够依靠的力量。接下来,诗人用“索米就邻炊”描绘出孩子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乞讨的无奈,体现了生存的艰辛和对食物的渴望。

在遇到熟人时,诗人描绘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怜悯又有无奈。“欲赠无所将”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冷漠,虽然他人有施舍的意愿,却因自身的困境而无能为力。最后的“衰门况单丁,忍视此弱息”更是将孤儿的脆弱与家庭的衰败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心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揭示了当时社会中最底层人民的困境,体现了诗人对弱者的深切同情,也呼唤着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帮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衣裳常百结:表现了孤儿生活的窘迫,衣服多次缝补,象征着生活的困苦。
  • 母死儿孓立:揭示了孤儿失去母亲的悲痛,孤立无援的状态。
  • 索米就邻炊:孩子为了生存而向邻居乞讨,显示出食物的匮乏。
  • 一日不再食:强调了饥饿的困扰,令人心疼。
  • 道逢相识人:遇到熟人,带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见儿有菜色:熟人看到孩子面色憔悴,体现出对孤儿的关注。
  • 欲赠无所将:虽然想施舍,但却没有东西可以给,显得无奈。
  • 与儿相对泣:表现出情感的共鸣和对孩子的深切同情。
  • 衰门况单丁:描绘家庭的衰败,只有一个孤儿的孤独。
  • 忍视此弱息:无法直视孩子的弱小与无助。
  • 吁嗟兮孤子:感叹孤儿的悲惨命运。
  • 皇天为扶植:希望上天能够给予孤儿以帮助。

修辞手法

  • 对仗:通过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如“衣裳”与“母死”。
  • 拟人:将“皇天”拟人化,表达对命运的呼唤。
  • 情感渲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使读者对孤儿的遭遇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孤儿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社会的冷漠与无情,同时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人间温情的渴望,呼唤社会对孤儿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衣裳:象征贫困与困厄。
  • 孤子:代表孤独的孩子,象征无辜和脆弱。
  • :象征生存与希望。
  • :象征悲痛与同情。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悲惨的画面,揭示了社会对弱者的忽视和对生命脆弱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社会对弱者的关怀
    • B. 对大自然的赞美
    • C. 个人的荣华富贵
  2. 诗中“索米就邻炊”是什么意思?

    • A. 向邻居借米
    • B. 向邻居借炊具
    • C. 向邻居借衣服
  3. “欲赠无所将”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施舍的愉快
    • B. 无奈的悲伤
    • C.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 过鸣冈的《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 其四》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者都关注底层人群的苦难,但过鸣冈更侧重于个体的孤独与无助,而杜甫则是描绘了更为宽广的社会悲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关于清代诗人及其作品的分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阮郎归 阮郎归 同上 阮郎归 阮郎归 旅思 阮郎归 其二 秋 阮郎归 海岱楼与客酌别作 阮郎归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阮郎归 其五 阮郎归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正平 走之旁的字 纵马横刀 单藉 以螳当车 折节下士 一饭之德 邈然 包含柳的词语有哪些 臭味相依 窥开头的成语 包含也的成语 鬼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刳斮 玄字旁的字 包含很的词语有哪些 眼中拔钉 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