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4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5:46:24
衣裳常百结,母死儿孓立。
索米就邻炊,一日不再食。
道逢相识人,见儿有菜色。
欲赠无所将,与儿相对泣。
衰门况单丁,忍视此弱息。
吁嗟兮孤子,皇天为扶植。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儿的悲惨境遇。他的衣服常常破旧不堪,母亲去世后,他孤零零地生活着。为了讨口饭吃,他向邻居乞求米饭,却已经有一天没能吃到东西。路上遇到一个熟人,看到这个孩子面色憔悴,想要施舍一些东西,但却无处可给,只能对着孩子哭泣。这样的家庭本就衰败,只有一个孤儿在忍受着这种艰难的生活。哀叹吧,孤独的孩子,愿上天能给予你一些扶持。
作者介绍:过鸣冈,清代诗人,以其悲悯情怀和细腻的描写著称。生活在动荡的时代,目睹了社会的种种不幸,诗歌中常流露出对弱者的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过鸣冈在目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困苦时所作,表达了对孤儿的同情和对命运的无奈。清代社会动荡,民生艰难,诗人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悲惨现状。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孤儿的悲惨生活。诗的开头通过“衣裳常百结”展现了孩子生活的困窘,紧接着“母死儿孓立”将孤儿的悲哀推向高潮,失去母亲的孩子无依无靠,仿佛世上再也没有能够依靠的力量。接下来,诗人用“索米就邻炊”描绘出孩子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乞讨的无奈,体现了生存的艰辛和对食物的渴望。
在遇到熟人时,诗人描绘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怜悯又有无奈。“欲赠无所将”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冷漠,虽然他人有施舍的意愿,却因自身的困境而无能为力。最后的“衰门况单丁,忍视此弱息”更是将孤儿的脆弱与家庭的衰败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心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揭示了当时社会中最底层人民的困境,体现了诗人对弱者的深切同情,也呼唤着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帮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孤儿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社会的冷漠与无情,同时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人间温情的渴望,呼唤社会对孤儿的关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悲惨的画面,揭示了社会对弱者的忽视和对生命脆弱的反思。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索米就邻炊”是什么意思?
“欲赠无所将”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