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湖口占(三首)》

时间: 2025-04-29 01:22:30

诗句

十九韦娘著绛纱,金杯玉手载春霞。

清歌未了船头去,笑买新妆茉莉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22:30

原文展示

西湖口占(三首)
作者: 顾瑛 〔元代〕

十九韦娘著绛纱,
金杯玉手载春霞。
清歌未了船头去,
笑买新妆茉莉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韦娘的女子,她身着红色绸缎,手中捧着金杯和玉手,仿佛承载着春天的美丽霞光。她在船头轻声唱着歌,歌声尚未结束,便已离去,笑着去购买新妆的茉莉花。

注释

  • 韦娘:可能指的是一位美丽的女子,韦是姓,娘是对女性的尊称。
  • 绛纱:绛色的纱,暗示华美的衣着。
  • 金杯玉手:金色的杯子和如玉般的手,形容女子的富贵和娇美。
  • 春霞:春天的霞光,比喻美好事物。
  • 清歌未了:轻柔的歌声还未结束。
  • 船头:船的前端,象征离去。
  • 笑买新妆茉莉花:笑着去买新的妆饰,这里暗指女子的妆容和春日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瑛,元代诗人,生活在元代的社会动荡和文化交融期,以其清秀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诗人可能在西湖游玩时,目睹了美丽的女子和春日的景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西湖口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西湖边的一幅美丽画面。诗中,韦娘的形象生动而富有诗意,她身着绛色绸缎,手捧金杯,展现出一种优雅与富贵。春天的霞光与她的容貌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光与影的绝美画卷。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外在的美丽,更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清歌未了船头去”,这一句流露出一种轻快的气氛。韦娘的歌声虽未结束,却已在船头渐行渐远,这暗示着一种无常和离别的美感。同时,韦娘的笑容和对新妆的渴望,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仿佛在告诉人们,尽管生活短暂,但我们仍应积极面对,珍惜每一个瞬间。

整首诗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传达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情感,让人感受到青春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诗人通过韦娘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韦娘穿着华丽,突显其地位与美丽。
    • 第二句:金杯和玉手的并列,象征着贵族的享受与典雅。
    • 第三句:韦娘的歌声轻柔,带着一种即将离开的惆怅。
    • 第四句:笑着去购买新妆的茉莉花,表现出女子对生活的热情与追求美的心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姿态比作春霞,表达了美丽与柔和。
    • 对仗:如“金杯玉手”,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 拟人:赋予韦娘以生命与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韦娘的形象,表达了对青春、美丽和生活的热爱,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韦娘:象征着美丽、青春与活力。
  • 绛纱:代表华丽与高贵。
  • 金杯玉手:象征富裕与享受。
  • 春霞:寓意美好与希望。
  • 茉莉花:象征纯洁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韦娘穿的是什么颜色的纱?

    • A. 红色
    • B. 白色
    • C. 蓝色
  2. “清歌未了船头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离别的惆怅
    • B. 期待的喜悦
    • C. 忧伤的回忆
  3.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 A. 玫瑰
    • B. 茉莉
    • C. 菊花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顾瑛的《西湖口占》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女性之美,但顾瑛的诗更倾向于表现外在的华美与青春,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与生活的细腻。两者在情感传达上各具特色,展示出不同的女性视角与时代背景。

相关查询

和沈正卿诸公西湖赏梅 和孟峤之诸公游虎邱一首 和马丈游刘园 和耿时举梅雪二首 韩侍郎 寒食日归吴兴寄鲁山 归自江阴寄蒋知郡汪签判 官满趋朝留滞吴门即事书怀十首 官满趋朝留滞吴门即事书怀十首 官满趋朝留滞吴门即事书怀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攴字旁的字 石赤不夺 心摹手追 匸字旁的字 后生晚学 雪开头的成语 无生理 气字旁的字 三好两歉 政德 鬲字旁的字 绿林豪杰 系之苇苕 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传道穷经 知二五而不知十 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