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4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47:51
霜满船篷月满天,
飘零孤客不成眠。
居山久慕陶弘景,
蹈海深惭鲁仲连。
万里乾坤秋似水,
一窗灯火夜如年。
白头未遂终焉计,
犹欠苏门二顷田。
霜已覆盖船篷,明月高挂天空;
孤独的旅人飘零在外,无法入眠。
在山中久慕陶弘景,
在海上深感惭愧鲁仲连。
万里河山,秋天的景象如同流水;
一窗的灯火,夜晚仿佛过了好几年。
白头之时未能实现我的理想,
仍然欠缺苏门的两顷田地。
作者介绍:杨维桢,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物,常蕴含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旅行途中,因未能见到好友倪元镇而感到失落。全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霜满船篷月满天”以景语引入,描绘出寒冷的秋夜,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紧接着,诗人自述在这孤独的环境中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感情愈发真切。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回忆起陶弘景和鲁仲连,表现出对高人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自愧。陶弘景以隐居自乐为人称道,而鲁仲连则象征着出将入相的志向,二者的对比让诗人感到深深的惭愧与无奈。
“万里乾坤秋似水,一窗灯火夜如年”两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与时间的流逝,秋天的幽静与孤独感相互交织,似乎在暗示人生短暂而理想难追。最后,诗人以“白头未遂终焉计”收尾,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心中仍然渴望拥有那片“苏门二顷田”,这种对理想的追寻和现实的无力感,使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表现了对人生短暂和理想未竟的深刻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陶弘景是何种身份?
A. 诗人
B. 隐士
C. 政治家
D. 商人
诗人对鲁仲连的感受是?
A. 羡慕与惭愧
B. 赞美与崇拜
C. 忽视与无所谓
D. 反感与排斥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苏门二顷田”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理想生活
C. 友谊
D. 名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