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9:15:47
春侠杂词(一十二首)之《春侠》
原文展示:
西江媺人久不见,手把新题合欢扇。
鲤鱼凭送相思书,灞王门前水如箭。
白话文翻译:
西江的美人已经很久没有见面了,她手中拿着新写的合欢扇。
鲤鱼托着我的相思信,灞王门前的水流快得像箭一样。
注释:
- 媺(měi):美丽的意思。
- 合欢扇:一种扇子,常用于表达情感,象征着爱情。
- 鲤鱼:在古代文化中,鲤鱼常被用作传递信息或情感的象征。
- 灞王门:指的是长安附近的灞河,王门即是王府的门,暗指繁华与美好。
典故解析:
- 合欢:合欢树是象征团圆和爱情的植物,合欢扇则常常用来表达人们的情感,特别是恋爱中的人。
- 鲤鱼文化:在古代,鲤鱼被视为能够带来好运和吉祥的动物,托信的意象表现出对爱慕之情的深切期待。
- 灞王门:灞河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游玩的地方,水流的快与慢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情感的急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特的个性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常融入个人情感,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表露出对爱人的思念与渴望。春天象征着新生和希望,而诗人在春日里思念远方的情人,展现出一种浓烈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开篇即以“西江媺人”引入,展现出对远方美人的思念,似乎是对过往幸福时光的追忆。接下来的“合欢扇”更是将情感直白地表达出来,扇子作为传情的工具,暗示着诗人与爱人之间的隔阂与期待。尾句“水如箭”则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急切,令人感受到一种情感的紧迫感。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感受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江媺人久不见:在西江的美人已经很久没见,表现出思念的情感。
- 手把新题合欢扇:她手中拿着新创作的合欢扇,象征着对情感的表达。
- 鲤鱼凭送相思书:鲤鱼托着我的相思信,表现出对爱的渴望与期待。
- 灞王门前水如箭:灞王门前水流如箭,象征着时间的急促与思念的迫切。
修辞手法:
- 比喻:“水如箭”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快速流逝。
- 拟人:鲤鱼被赋予了传递情感的能力,增强了情感的传递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思念展开,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美好爱情的渴望,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媺人:象征着美丽与爱情。
- 合欢扇:传递情感的工具,象征着恋爱中的情愫。
- 鲤鱼:代表着传递的情感与祝福。
- 水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急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合欢扇”象征什么?
-
“水如箭”中的“箭”比喻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情感的深度
- C. 生活的烦恼
- D. 事业的成功
-
诗中提到的“鲤鱼”托着什么?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杨维桢的此诗更侧重于描绘人间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孤独的思考。两者在意象的使用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元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