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1:54
於皇永昌陵,食龟大梁都。坐控天下枢,卜世周鼎俱。圣贤六七作,夷夏同康衢。怀鸩玩积安,厝火忘细娱。黼京相与乐,兴亡视如无。元气付一锢,膏血供百须。但知豢富贵,金珠润黄垆。岂料醉梦中,蛊瘵生华腴。凄风暗离黍,斜阳渺烟芜。空令老忠简,渡河死犹呼。南来吴会雄,北望汴水枯。迓续赤帝脉,羁縻黄头胡。楚蜀壮襟带,江淮丰灌输。以此图中原,所嗟欠谋夫。平园旧宾客,清灯耿寒炉。搔首宿感集,拊髀流光徂。理乱有成鉴,天高不容呼。拟古赋二京,举一通三隅。谓堕狗监舌,宁老瓜芋区。谁能齿皋朔,俳优杂星巫。芙蓉归去来,月落长庚孤。
在皇帝的永昌陵墓前,吃着大梁的龟肉,坐镇控制着天下的枢纽,卜算世间的周鼎都在。圣贤们六七位,共同走上了通往和谐的道路,夷族和夏族一同繁荣昌盛。我怀念那些心怀恶意的安定,忘却了细微的忧愁。京城中的人们一同欢庆,兴亡的事就像无物一样。元气被束缚,鲜血供给着无数的需求。只知道养活富贵,金珠装点着华丽的酒宴。岂料在醉梦中,毒瘤却在悄然滋生。凄风中离别的黍米,斜阳下的烟雾缥缈。白白让老忠信的人,渡河后死去仍呼喊不已。南方的吴地英俊,北望汴水却干涸。迎接赤帝的血脉,却束缚着黄头的胡人。楚地和蜀地的壮丽,江淮的丰沛滋养着这片土地。为了图谋中原,感叹自己缺乏谋略。老朋友在平园相聚,清灯下的炉火闪烁。搔首感慨,手拍大腿流光如逝。治乱之间有成败的鉴戒,天高地远不容呼喊。模仿古人赋写两京,举一通三隅。说那堕落的狗监舌,宁愿老死在瓜田芋地。谁能与北方的豪杰相比,俳句中杂陈的星巫。芙蓉花归来,月落西方孤独无依。
作者介绍:洪咨夔,字承天,号白石,宋代诗人,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时事,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历史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思索。
洪咨夔的《九华叶子真赋汴吴两都极陈治乱之原仍有诗用》以极为深刻的历史视角,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诗中,作者通过描绘皇陵、历史人物、盛衰兴亡,表现出对历史的无尽感慨。诗的开头便以“於皇永昌陵”引人入胜,接着逐步展开对历史的反思,言辞间透出对权力中心的质疑与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诗中反复提到的“兴亡视如无”,不仅描绘了历史的轮回,也隐喻了人们对权力和财富的盲目追求。在这段时期,诗人感受到的不是繁荣,而是深深的危机感。他用“元气付一锢,膏血供百须”的句子,揭示了当时政治的腐败与无能。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以“凄风暗离黍,斜阳渺烟芜”描绘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结合“空令老忠简,渡河死犹呼”,更显得悲凉。结尾处“芙蓉归去来,月落长庚孤”,则通过意象的交织,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盈,情感真挚,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的清醒与反思,展现了洪咨夔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国家的兴衰、历史的轮回展开,表达了对政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对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洪咨夔的《九华叶子真赋》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国家兴亡的忧虑
C. 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D. 对自然的赞美
诗中提到的“元气付一锢”意指:
A. 国家富强
B. 社会动荡
C. 人民安乐
D. 经济繁荣
“凄风暗离黍”中的“凄风”代表了:
A. 自然景象
B. 人的情感
C. 社会批判
D. 时代的变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