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吴歌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8-01 04:37:24

诗句

人言荆江狭,荆江定自阔。

五雨了无闻,风声那得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04:37:24

原文展示:

吴歌二首 其二
人言荆江狭,荆江定自阔。
五雨了无闻,风声那得达。

白话文翻译:

人们说荆江很狭窄,然而荆江的水流实际上是宽阔的。
即使经历了五场雨也没有听到声音,风声又怎能传到这里呢?

注释:

  • 荆江:荆江是指长江的一部分,流经荆州地区。
  • :狭窄。
  • :宽广,宽阔。
  • 五雨:指五场雨,这里用以形容多次降雨。
  • 无闻:没有听到。
  • 风声:风的声音。
  • 那得达:又如何能够传达到呢?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号幼安,南朝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豪放,语言清新,常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为题材,尤其在乐府诗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之际。鲍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情感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吴歌二首 其二》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荆江的独特感受。开头一句“人言荆江狭”,直接引入了人们的看法,似乎在为后文的反转埋下了伏笔。接下来的“荆江定自阔”则展现出诗人对荆江的另一种理解,表现出一种超越常规认知的视角。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诗人独特的观察力,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刻体悟。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描绘环境的细节,表达了对孤独和沉寂的感受。尽管经历了五场雨,却仍无闻于世,似乎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全诗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他对外界的敏锐感知与内心的孤独对比。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人言荆江狭”:人们普遍认为荆江狭窄,这一说法引出诗人的思考。
    • “荆江定自阔”:诗人对荆江的看法与众不同,认为实际情况是宽阔的,表现出一种反叛的态度。
    • “五雨了无闻”:即使经历了几场雨,周围依然是寂静的,反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风声那得达”:风声无法传达,进一步强化了孤独和隔绝的感觉。
  • 修辞手法

    • 比喻与对比:通过“狭”和“阔”的对比,表现诗人对现实的反思。
    • 排比:将“无闻”和“达”相对,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知与对内心孤独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隔阂。

意象分析:

  • 荆江:象征着宽广的自然与狭隘的人心,隐喻人们对现实的偏见。
  • :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沉淀,表现出内心的孤独。
  • 风声:代表着外界的声音与联系,反映出人与环境的隔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荆江”是指哪个地区?

    • A. 长江的一部分
    • B. 黄河的一部分
    • C. 淮河的一部分
    • D. 珠江的一部分
  2. 诗人认为荆江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 A. 狭窄
    • B. 阔大
    • C. 浑浊
    • D. 安静
  3. “五雨了无闻”中的“五雨”是指什么?

    • A. 五场雨
    • B. 五个季节
    • C. 五个故事
    • D. 五种情感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上渔者》- 张志和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豪情的向往,表现出不同于鲍照诗中的孤独感,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参考资料:

  • 鲍照《南朝诗人鲍照传》
  • 古典诗词研究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和永叔石枕与笛竹簟 送蒙寺丞赴郢州 冬夕会饮联句 送泾州良原何鬲主簿 明州推官郑先辈 渐嘉楼望雨陪谢守 答中道小疾见寄 水次藓花 昼寝 程文简公挽词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丨字旁的字 栈齴 高义薄云天 辵字旁的字 蚕头燕尾 犬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风警 八竿子打不着 吐开头的成语 镕古铸今 禁发 乡落 齒字旁的字 短褐椎结 诞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